合作社对接市场 更多收益留给农民——以云南省临沧腊东萝卜为例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小云 字号:【

  一般来讲农户很少参加二产,更多只是原材料的提供者,因此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存在瓶颈。推动一产、二产和三产的融合不仅会提高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又会带动供应链向乡村转移,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涉及很多问题,核心是产业兴旺问题。而产业兴旺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民收入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数量庞大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如何进入市场,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当然,这些农户种植什么样的作物也会影响到其收入。如果这些农户以小规模的面积种植粮食作物,那么增加他们收入的压力就会很大。很难想象一个农户种植十来亩玉米就能够增加收入。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大发展格局。

  实际上除了大规模的商品化程度较高的粮食生产区域以外,很多地区特别是山区、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大多都会依赖当地的资源维系多样化的生计体系。以云南临沧市的农村为例,这里的农户大多生活在山区。过去,他们多数以玉米、马铃薯、红薯、旱稻以及烤烟的生产为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农民的生计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他们主要生产蔬菜、水果、干果等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城市化和工业化推动了居民收入的提升,非农人口不断增加,提高了对非粮农产品的需求。这是这些地区农户生产结构发生转型的重要条件。对于生产这些农产品的千家万户而言,如何对接市场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是过去十多年中各地集中探索和创新的关键点。电商、网络直播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供需信息对接的问题。物流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即成千上万个小农户如何找到物流、如何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目前,大致有两种比较成熟的模式。一种是全国各地都在搞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另一种就是“公司+农户”的生产。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是多样的,很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也一定程度采用了“公司+农户”的方式,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与“公司+农户”的模式由于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所以从总体的市场效益角度讲都比较有效,但又普遍存在一个与农户利益分成的公平问题。在村庄里最稀缺的资源是所谓的“能人”,所以很多的合作社实际上都是能人在主导。“公司+农户”模式中的公司则是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厂商机制,农户数量再大,也很难与具有“能力”和市场垄断地位的公司形成一个较为公平的关系,因此往往出现农户受益有限的格局。与此同时,存在很多并非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大多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发展起来、由村集体在政府的支持下运转的。这类合作社能够做到很大程度的公平,但却由于缺乏明确的个人激励和管理而导致效率低下。事实上很多这样的合作社都流于形式。这也是目前小农户对接市场的组织与合作在实践上所面临的困境。

  无论是合作社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本质上都是希望通过组织化的形态来降低交易成本。这好比是每一个农户过河的时候需要拉一根绳索,10个农户需要10根绳索,成本为10;但当把这个绳索加粗后,10个农户可以拉着一根绳索过河,过河的成本就会大大下降,远远低于10。除此之外,提高农户的收入还有一个路径,即提高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

  农户家庭加工,合作社统一销售,建起利益联结

  临沧市章驮乡勐旺村的一个自然村叫腊东村,这里盛产萝卜。临沧、昆明以及滇西南地区都有着长期食用萝卜的习俗,特别偏好辣味的现拌萝卜干,这种萝卜干在临沧、昆明等地都有很大的市场。

  在腊东,政府通过产业帮扶的资金,在村里投资200万元建了一座符合卫生标准的现拌萝卜的加工和包装车间。他们的做法不是把农户的萝卜干收购过来加工销售,而是通过组建合作社,主要由农户在家庭加工车间加工好萝卜,然后将这些加工好的萝卜拿到合作社的公共车间中进行卫生检查和包装贴条,并由合作社按照订单统一销售。这个合作社本身并不雇佣固定的工人,除了五到六名村干部同时也在合作社兼任不同职务以外,合作社的加工厂没有固定工作人员。

  在当地,1公斤新鲜萝卜卖到1.2元,加工包装好的萝卜干每公斤可以买到16元。每公斤现拌萝卜的加工包装成本为5元、运输成本为0.2元,合作社再加收每公斤0.5到1元的管理费用于支付公共车间的管理成本。合作社的作用是通过保障卫生并形成统一品牌以获得市场销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农户虽然可以自己进行加工和销售,但是合作社品牌本身的市场可信度显然远远优于分散的小农户。这一点恰恰解决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农户为什么要依赖合作社的问题。而腊东的合作社也恰恰解决了合作社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我在20多年前参观荷兰、德国,后来又参观韩国、日本的合作社,我们很多人都非常了解在这些国家合作社做什么、农户做什么的机制。在国内很多合作社的实践中,我们遇到的一大难题是,很多合作社实际上是在与农民争利益,并没有产生一个相互补充的利益共同体。腊东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看起来非常简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运行模式却非常清晰。

  假如一个农户卖1公斤新鲜萝卜,他可以获得1.2元的收入;而假如他加工以后1公斤萝卜干可以卖到16块,减掉加工成本、运输费和管理费,他还可以获得约10元收入。这就是在微观上讲的一二产的融合。实际上一般来讲农户很少参加二产,而更多只是原材料的提供者,因此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存在瓶颈。农户进行家庭加工,在很多情况下是将外部公司赚取的收益留在了农村,实现了农户收入的提升。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能做到农户加工,但是大多数的农产品至少也可以做到某种合作形式的加工,农户当然需要为合作支付成本,就像把一根过河的绳索加粗同样需要增加成本,但要看到合作所增加的成本会远低于合作所增加的收益。农户的生产从一产进入二产,将一二产融合的空间实际很大,这是针对成千上万的小农户生产提升收入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推动一产、二产和三产的融合不仅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产业的兴旺。而产业兴旺又会带动供应链向乡村转移,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例如物流、包装、检疫检验服务等都会向乡村转移。临沧腊东萝卜的故事,是全国各种各样类似创新故事中极其普通的一个,但却呈现出了乡村振兴中如何实现产业兴旺的可行的路径。#FormatImgID_0#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