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丈母娘经济”说开去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夏树 字号:【

  在乡村土路上行走,和农民朋友边走边聊,他们说了一个新词:丈母娘经济。就是讲青年农民娶媳妇,丈母娘的要求是“一动两不动、万紫千红”:一动就是一辆小轿车,两不动就是村里一套房、县城一套房;万紫千红就是一万张紫色5元钞票(5万块),一千张红色百元钞票(10万块)。

  如果要说丈母娘心狠,要的不是一个小数字,特别是在县城买一套房,对农民家庭来说,真可谓不堪重负。但青年农民还不认同,他们认为长辈完全是一片苦心。确实,中国农民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子女跳出“农”门,能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最好,实在去不了,到县城也比在村里强。有一种说法,县城就是农民心中的天堂。

  在此之前,乡村里的农民兄弟,成群结队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小学读中学,农村妇女放下手里的农活,到学校旁边租房陪读,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孩子们考一个好大学,然后融入城市。中国农民最能吃苦,也最节俭。他们越苦越向上,越苦越向善,越苦越要往城里钻,他们宁愿自己吃再多的苦,也要让孩子们到城里“享福”,子女考上一所好大学,是他们感到最光彩的事情。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前些年,花了很多钱盖起来的农村中小学,闲置下来了。社会学的问题,常常表现在经济领域。乡村出现的丈母娘经济,出现的中小学校舍空置,说到底是城乡差距的产物,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切实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

  春天来了,不是立春那一天才来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大势、把握大势,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去看待和处理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事物。搞乡村振兴也好,搞乡村建设也好,道理都是一样的,要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去把握变化的规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我们不研究乡村的变化规律,不了解农民的需求变化,今天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大劲办的事情,将来都有可能会变成摆设。地方政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好建设规划,这个规划,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必须要让市场最大程度配置资源。

  农民到城里打工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摆脱贫困。农民到城里买房,那是期待享受公共服务,期望身份的转变。农民到城里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是公园,就像城里人到农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田野。如果农村的教育、文化和基础设施,像城市一样便捷,像城市一样优质,农民关心的“钱、粮、房、地、权”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实现城乡之间的正常流动。乡村振兴最终需要农民来评价,中国农民最喜欢用脚投票。

  让农民在农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舒心日子,这应该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西方的农民从田里回来,洗把澡换上雪白的衬衣打上领节,到酒吧去喝酒。中国的农民从田里回来,可能就想上床睡觉了,不是中国农民不懂得潇洒,而是机械化水平的差别,中国农民出的是苦力,他们常常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

  经济学经常用服务业的水平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到国民经济的70%,我们的服务业这些年发展很快,但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乡村服务业的差距更大,特别表现在生活性服务上,有些快递还不能送到农民家门口,用电用水用气用网,还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方便优质。生产性服务的大头还是麦收,在种和管的方面,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我们的服务业要提升,最大的潜力还是在乡村。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