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市“三高”“三化”促“三变”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东莞市把创建全省唯一一个地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作为补齐生态振兴工作短板的契机,坚持“三高”聚合力、创新“三化”探路子、促进“三变”惠民生,扎实开展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示范创建工作,加快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坚持“三高”统揽,注入示范创建新动能

  坚持高站位谋划,带动各级全力以赴抓创建。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创新提出“全域项目化”工作思路,每到镇村调研必看农村人居环境,要求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市、镇两级均由党委副书记直接分管、组建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先后带队赴浙江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多次主持召开高规格的市镇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率先垂范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行走东莞”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以“清洁、清拆、治水、绿化、设施提升、示范创建”为主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构筑“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市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33个督导组,定点挂钩联系33个镇街(园区),每周至少一次深入一线全域开展暗访检查。创新将田间窝棚整治纳入全市“智网工程”,组织发动1万名网格员全域开展“地毯式”巡查,抽调500名网格员组成机动巡查队开展跨区异地排查,对所有排查出的窝棚进行GPS定位建立整治工作台账。

  坚持高强度投入,带动各级真刀真枪抓创建。全市投入600多亿元全域治理水污染的同时,近三年市镇财政投入24亿元开展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投入8亿元支持6个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建设。自2020年起,市财政又再增加投入9亿元,支持梯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市镇财政每村补助2000万元支持50个村率先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每村补助1000万元支持70个村创建特色精品村。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投入机制,从市镇参与税收分成收入中按一定比例计提资金,用于补助各村(社区)开展环卫保洁等工作,每年安排资金均超过20亿元。

  坚持高品质引领,带动各级提档升级抓创建。注重规划先行,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科学编制市镇村三级乡村建设规划,组织行业专家评审论证,描绘新时代岭南乡村“富春山居”发展蓝图。注重特色打造,在省“特色精品村”要求基础上,自我加压提出“十个一”的“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指标,融入岭南历史文化和东莞产业特色元素。注重集聚效应,优化示范村、示范片规划布局,推动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激活美丽乡村、特色小镇聚集外溢功能。注重标准建设,制定“洁净城市指数”测评体系,每月评分公布村庄、道路、河涌、集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红黑榜”。注重比学赶超,引导镇村多形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擂台赛”、亮点项目“大比拼”、乡村振兴“斗牛会”,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创新“三化”同步,探寻美丽乡村新路径

  以全域项目化,推动目标任务落实落细。按照“全域项目化”工作思路,引导各镇村对表目标任务、对标国内一流因地制宜实施一个个实事项目,推广统一的项目标识系统,让各项任务“抓得住、干得实、看得见”。强化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在市统筹用地指标中预留10%用于乡村振兴项目,累计为72个项目安排新增用地指标3211亩。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立涵盖353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192亿元的市镇重点项目库,其中市级重点项目376个,总投资额873亿元。积极谋划实施以“四十百千”工程为切入点的新一轮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推动每个村(社区)每年在环境方面至少做十件微实事,加快建设120条特色精品村和特色精品示范村,启动“千村碧塘”工程大力整治一批农村“风水塘”,推动乡村风貌加快蝶变提升。

  以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高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机制,加快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