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江区 法治铺就乡村振兴通衢大道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浙江省衢江区委副书记、区长 徐惠文 字号:【

  衢江区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域面积1748平方公里,人口41万。2018年9月16日,栗战书委员长曾专程到衢州调研指导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还到衢州行政服务中心调研指导“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如今,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的“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已全面向乡村延伸,惠及所有乡村。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和施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好事。对于基层来说,主要有三方面意义:一是提振了信心。衢江是典型的三农大区,农村人口占四分之三,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但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衢江立足实际、率先行动,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先试区,也是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这次全国人大把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更加坚定了基层抓好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来,衢江在放心农业、土地整治、乡村治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是还不够系统、不够充分。如衢江在全国首创放心农业八大体系,2016年有8种农产品直供G20杭州峰会,但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三产融合等方面发展不够充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不够健全。乡村振兴促进法从8个方面为基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遵循和指南,既是规范、更是指引。三是强化了保障。近年来,衢江探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房和宅基地活权等改革,着力破解乡村振兴“钱、地、人”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缺乏法律依据、法律支撑与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如,衢江搭建了生态资源收储、整合、交易平台——“两山银行”,寓意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但乡村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生态资源评估难、抵押难、交易难的问题还亟需制度支撑。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将四个优先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为推进乡村振兴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施行,让基层吃上“定心丸”,有了定盘星。衢江将牢固树立“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意识,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把促进法转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

  一是抓制度完善促落实。“四梁八柱”构建后,具体制度措施要跟进。为此衢江构建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具有衢江特色的“3752”乡村振兴衢江方案。“3”即做到统筹规划布局、统筹政策资源、统筹工作保障“三个统筹”;“7”即做好农房整治、人口集聚、资源盘活、改革创新、产业振兴、乡村治理、党建统领“七篇文章”,一篇又一篇,一遍又一遍,以现场会形式持续反复推进;“5”即推动“五大振兴”;“2”即实现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两全”。

  二是抓产业融合促落实。衢江坚持经营乡村的理念,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放心农业、数字农业,积极做好“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的文章,加快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已有新田铺、荷鹭牧场两个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正与盒马鲜生合作,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区、衢通天下盒马村”,以此创建新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盒马线上线下、直采直销平台,带动近百种农产品销售,近千农户增收1.35亿元。

  三是抓改革创新促落实。乡村振兴也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衢江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改革创新再造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优势。衢江将以促进法为指引,以城乡融合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未来社区的探索创新,衢州结合实际,提出了乡村版未来社区的建设,提炼了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依靠“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通过“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实现“有人来、有事干、有钱赚”,体验“乡土味、乡愁味、乡亲味”的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原则,这也是打造乡村振兴的新载体。通过改革破题、创新赋能,推动要素集聚,乡村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首个田园型乡村未来社区在衢江建成并发布了指标体系与建设指南,已吸引各类经营主体150余家入驻,游客30万人次以上。

  四是抓强化保障促落实。衢江已组建乡村振兴局,与农业农村局合署办公。并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充分发挥“四维考核”体系指挥棒作用,从岗位赋分、模块评分、组团积分和专班计分四个维度建立对乡镇公务员的考核体系,22个乡镇500名公务员均纳入考核体系,做到考得准考得实。通过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发挥好人大、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推动工作力量、工作重心向乡村聚焦。衢江推行的“区乡一体、条抓块统”综合改革试点,是浙江省唯一一个综合试点区,主要目的是做强乡镇一级,旨在通过权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促进部门条的专业性管理和乡镇块的综合性治理,挺起乡镇“龙头”,形成基层高效治理格局,这项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目前已有农民建房等16个“一件事”,为基层减负赋能。在“防返贫一件事”基础上,打通民政、医保、教育等部门数据,建立了防返贫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低收入对象防返贫监测、补助兑现等“一码通办”、即时处置。重配后实现了不变体制强机制、不变职能强动能、不变人员强效率。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