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产业引领 加快城乡融合 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 来源: 作者:陕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孙矿玲 字号:【

  乡村振兴促进法已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当前,陕西正处于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学习、宣传和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深刻领会法律核心要义,紧抓工作重点,依法统筹谋划,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突出粮食安全,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发展是乡村长久又重要的主要任务,时刻都不能放松。陕西区域资源禀赋独特,发展特色产业条件优越,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战略为前提,以“3+x”农业特色产业为引领,统筹推进多产业、多业态、多模式、多主体发展,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坚决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深入落实“两藏战略”,下茬整治撂荒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面推进“一稳三提”行动,确保粮食面积、产量只增不减。二是深入推进“3+X”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按照“首位主导、龙头牵引、园区承载、要素聚集、整县推进”的思路,统筹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园区、强镇等项目聚集实施,推动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品牌链、价值链“四链共融”的县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是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企业主体,以种业攻关、农机农艺融合和信息化建设为先导,重点培育3~5个专业化、创新型“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企业,推广玉米增密集成、小麦宽幅沟播、苹果全程机械化等技术,以“秦农码”为载体试点打造数字乡村服务应用场景,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化、装备化、数字化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用好改革这一重要法宝。要突出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人才机制创新等,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土地、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的统筹调配作用,用活用好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创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化解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配置不足的问题。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要素。稳慎推进高陵等4个县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礼泉等12个县区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试点,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效率。二是加大资本投入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合作,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农业再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加快打通承包经营权、基础设施使用权、生物资产所有权等融资担保通道,创新社会资本投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等投入农村,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三是创新人才机制。念好“任、派、引、培”四字经,从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返乡创业等群体中选任一批,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从乡村“能人”、离职赋闲人员等新乡贤中引回一批,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各类涉农培训培育一批,探索构建优秀干部、驻村工作队等选人用人留人机制,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培养优秀人才,化解人才短缺难题。

  把握轻重缓急,稳步推进乡村建设

  生态功能是乡村最宝贵的功能,农业生态资源也是乡村最宝贵的资源。推进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要聚焦农业、农村、农民实际生产生活需求,排出优先序,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一是立足群众当下生活舒适度,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引导户用厕所入院、入室;完善垃圾污水治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依托传统节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动村庄环境清洁美化。二是立足中长期生态可循环,抓好农业绿色高质量生产。以实施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为引领,推动绿色防控、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白色垃圾”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提质扩面,久久为功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下决心解决好受污染耕地修复治理难题,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三是立足长远发展,建好乡镇三中心功能。从人口相对密集的重点镇、中心村着手,合理布局村落、编制规划,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统筹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巩固提升水、电、路等基础保障能力,引导电商、物流、养老等新型服务体系在农村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各方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持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体验。

  抓好乡村治理,推动城乡融合持续深化

  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主体。随着人口流动,村庄不断集聚分化,城乡持续深度融合。要围绕满足人口发展需求,推进乡村治理,推进城乡融合,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是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二是维护好农民权益。要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有序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自愿有序进城落户,落实并维护好“一员三权”权利,让农民带着权益进城落户,确保农民沉得住气、留得下来、融得进去。三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加快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广汉阴“三线两化一平台”模式,抓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高质量办好第四届农民丰收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强化宣传贯彻,凝聚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干。新的历史时期,要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为抓手,全面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知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利用报刊、新媒体等渠道,对乡村振兴促进法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提升普法宣传的时效性、鲜活性、传播力,让法律知识进村入户,提高群众知晓率。二是强化培训。把学习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普法任务抓紧抓实,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让学法用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习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三是建立机制。建立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推动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各司其职、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确保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地见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必须将乡村振兴法的普法宣传工作摆上更加重要、更为紧迫的位置,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让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