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土地后备资源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金有 张超 于红军 杨柳 字号:【

  近年来,吉林省大安市委、市政府把盐碱地治理当作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新的增长点,积极研究探索盐碱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途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科学规划,渐次实施

  立足资源,统筹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的基础。

  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规划。根据“三调”数据,目前,大安市境内的盐碱地和其他草地等未利用地总面积达12.3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5.33%,其中,盐碱地面积6.46万公顷。这些盐碱地,既是当地脆弱生态环境和致贫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宝贵耕地后备资源。其中,集中连片、水资源条件良好的未利用地,易于开发利用,而部分零星分散、水资源条件差的未利用地,难以开发利用。为此,大安市区分不同情况,先易后难,有序开发。将具备地表水资源条件,集中连片易于治理的地块纳入短期、中期规划;将当前不具备地表水资源以及零星分散难以开发利用的地块纳入远期规划。

  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根据新平安镇土地资源禀赋,对平安村、长和村和长明村等3个村,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思想,统筹兼顾,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田则田、宜湿则湿的原则,实现林田湖草湿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对3个村7187公顷土地,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项目实施后,计划产生建设用地结余指标61.3公顷,建成高标准农田1600公顷,增加植树造林面积100公顷、生态草原面积620公顷和人工湿地面积3100公顷。

  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大岗子镇村屯宅基地占地较大、村民居住分散的实际,大岗子镇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将村屯周边零星分散的具备整治条件的盐碱地,纳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行统一设计、统一预算、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土地综合整治措施。整治后的土地,田块整齐、道路通达、灌排顺畅,达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项目产生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349公顷,占补平衡指标508公顷,相关收益为大岗子镇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项目实现全镇7个村19个自然屯2332户农民整体搬迁,农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改善,昔日荒凉贫瘠的大岗子镇变成吉林省西部地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创新模式,筹措资金

  资金短缺,是制约盐碱地综合整治的瓶颈,大安市充分利用政策,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利用政策红利。大安市原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依据国家对贫困县的有关政策,利用土地整治的新增耕地面积,积极开展建设用地结余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跨区域指标交易。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益,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特别是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创新筹措资金模式。2019年,为拓宽补充耕地途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创新土地整治实施模式,依据国家政策并借鉴外地成熟经验,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措资金机制。引导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投资或参与土地整治项目,促进了土地整治投资多元化和项目实施模式多样化。高标准农田、生态草以及生态林等国家扶持的建设项目,主要采取政府财政投资,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项目,主要采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投资方分享项目产生指标交易收益。土地整治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标准,注重实效

  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土地产出水平,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的关键环节。

  破解工程难题。大安市盐碱地均为苏打盐碱地,土壤遇水泥泞、失水干涸、工程建设难以进行。为破解施工难题,大安市依据地方特点,设计了相应施工措施。施工企业每年3月份前进场施工,在土壤化冻前完成大宗材料进场。在土方调配施工中,采取边解冻边施工的土地平整方法,在土地返润期前全部完成土方调配,有效解决了盐碱地化冻后和雨季到来时无法施工难题。为解决盐碱土构筑农、毛渠受雨水冲刷堤顶破坏严重问题,创新使用了新型玻璃钢预制材料,易于施工,便于安装智能化设施,同时节省渠道占地。

  坚持科技创新。苏打盐碱地是盐碱地中最难治理的土地类型之一,土壤钠离子含量高,入渗系数小、通气性不良,pH值高达10以上,有机质含量低、养分状况差。盐碱地整治的关键是土壤改良。近年来,大安市在盐碱地改良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华清农业、中科佰奥格霖、黑龙江物之宝等多家企业,在大安地区开展盐碱地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取得良好效果,有的改良当年水稻产量就达到万斤每公顷,有的还做到一次改良,长期有效。经过探索,大安市总结了一套盐碱地改造良田的成功技术经验,从根本上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创造作物生长条件,实现稳产高产目标。2021年,又引进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康跃虎研究团队的“滴灌水盐调控盐碱地农业与植被建设技术”,在新平安镇全域土地整治项目中,选择重度盐碱地,开展原土旱田开发和造林试验示范。目前,根层土壤盐分和pH值大幅度降低,旱田施过有机肥试验小区玉米长势良好,柳树成活率达到98%。

  严把质量关。坚持高标准设计是提高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大安市在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时,逐年提高项目建设标准。

  整治后跟踪监测。为确保改良后的盐碱地实现稳产高产,保持长期稳定的耕地质量,经得起跟踪监察。目前,大安市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单位必须连续组织种植四年,并进一步实施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加强后期管护。四年累计投入的有机肥料达到140吨/公顷。项目结束交付使用时,即是熟地,不会出现弃耕和撂荒现象,使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加强领导,合力推进

  大安市盐碱地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与党政高度重视和领导密不可分。

  高位运作。凡是盐碱地整治项目均纳入市政府当年重点工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市委书记、市长经常到项目区视察和督导工作,重大问题现场办公研究解决,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协调配合。凡是盐碱地综合整治,涉及到的行政部门、乡镇都把这项工作摆到首要位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绩效考核。把盐碱地综合整治纳入各部门、各乡镇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跟踪督查,及时通报。

  舆论引导。利用新闻媒体,深入宣传盐碱地综合整治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大安市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安市结合自身盐碱地开发整治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盐碱地综合整治成功做法,为我国相近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典范。

  (李金有系吉林省大安市自然资源局正高级工程师;张超系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红军系吉林省大安市林草局高级畜牧师;杨柳系吉林省大安市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