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小康村的振兴之路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吕青青 常英新 字号:【

  近日,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回龙村、裴寨村和朝阳社区4个村庄,通过看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听农民讲述奋斗故事,感受真实农情民情,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经验。

  产业是“高架桥”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重要基础,没有产业振兴做根基,乡村振兴就会沦为空谈,只有以产业振兴做“压舱石”,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架设乡村产业振兴的 “高架桥”,乡村振兴这艘“航空母舰”才能蓄力远航。调研走访的4个村都有以不同产业为基础的、实力雄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村集体和村民人均经济收入。

  刘庄村以华星药厂、绿园药业、淀粉糖厂、机械厂、运输公司、农场、商业公司及酒店多个企业的农工商总公司为村集体经济组织。2019年村集体收入7亿多元,人均年收入3.7万余元。

  裴寨村以春江集团为全村的“乐业”工程,目前发展为集建材、旅游、化工、电力、金融和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8万元。

  回龙村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先后成立旅游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果品公司,农户大多从事农家乐、商品经营等旅游服务业。2019年村集体收入5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3.3万元。

  朝阳社区将村闲置房屋整理合并后,建成规模化工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增加村集体收入并解决村民就业问题,2019年村集体收入285万元,村民可免费享受多项福利。

  带头人是“模范生”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培育和发展一位能凝聚人心、汇聚合力、引领全村百姓走上致富之路的优秀带头人,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先锋任务。调研走访的4个村都有一个优秀的带头人,他们也许出身不同,但都有着拓荒前行的勇气与坚韧不拔的毅力。

  刘庄村的史来贺从小在苦水里泡大,一路穿越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改革开放等时代。他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始终“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带领老百姓以农业为主业解决温饱,办乡镇企业开展多种经营,组织团队研究生物制药走科技发展之路,终于把一个昔日“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长工村,建设成享誉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常说“我是个农民,一生在刘庄刨地球,就干了两件事,一是教育群众跟党走;二是把群众领到富路上”,他的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刘庄人。

  裴寨村的裴春亮13岁辍学到北京闯荡,经过十多年拼搏成为集饭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于一体的致富能人。他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班子宣誓:“乡亲们不富誓不休!”先后个人投资2.1亿元为村里建学校、建新居、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了不让村民“住着新房子,过着穷日子”,他又筹资5亿元创建综合性企业春江集团,鼓励村民以自愿入股,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年均收入。让村民们实现了“安居梦”“乐业梦”和“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致富梦。

  回龙村的张荣锁被称“当代新愚公”,他所在的回龙村被海拔1570米的“老爷顶”一分为二,崖上5个自然村300多位村民艰难困苦,仅靠崖壁一条“老爷天梯”爬上爬下,百姓出行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更难说发展。他带领党员和民兵向“老爷天梯”宣战。开公路隧道,学测绘技术,用粗绳把自己吊下悬崖测量凿洞位置和隧道坡度。筑路队牺牲了3名党员和民兵,过了两年多“野人”生活,终于凿出9公里挂壁公路和1公里青峰关S形隧道,架起78根电线杆,使“老爷天梯”变成“通天路”,崖上乡亲如今过上了交通便利、生活富裕的好日子。

  朝阳社区的陈来胜本是县粮食局职工,临危受命担任县里出了名的“上访村”“混乱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通过整合砖瓦窑地、拆除旧宅置换指标、破产小企业等方式,统一建厂房招商引资获得资金作为村里的集体资产,同时解决了村里百姓的就业难题,彻底改变了从前村里家族派系斗争严重、基础设施和房屋破旧、道路坎坷泥泞、集体收入接近零的贫穷落后面貌。他凭着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朴实真诚的人格魅力,带领干部群众建成了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取得了村民的理解支持和拥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乡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形成了独特的“先进群体现象”,他们是优秀基层干部代表,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又一座“太行丰碑”。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片地域会不断涌现先进群体?

  寻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它源于地处太行山脉和黄河岸边所滋养的太行风骨和黄河胸襟,使这里民风慷慨果敢,民性诚朴强韧;它源于本土原产的愚公移山精神基因,使这里的百姓坚定了“人是命运主角、干才是硬道理”的理想信念;更源自“穷则思变”的地域使命。

  这里地处太行山区、黄河滩区,是一穷二白的革命老区,新乡先进群体成员大多出身贫寒。但是他们立誓要从低谷崛起,带领广大农民翻身赢尊严,勤劳谋幸福。这种精神和同样发源于河南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正是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才更有助于催生乡村文化振兴的“萌芽”,使乡村文化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党建是“领航旗”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要想扎实推进乡村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提供保证,基层党组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调研走访4个村都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探索适宜本村实际的新时代乡村治理有效途径。各村党委都注重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时时处处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朝阳社区总结的“一三五”党组织工作法为例。“一”是建强基层党支部这一重要堡垒。夯实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建设,落细落小抓好基层党员管理。“三”是建强具有执政能力的村委队伍、具有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和具有主人翁意识的村民代表队伍,不断增强三支队伍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五”是健全群策群力的民主决策机制、依情依理依法的综合治理机制、全方位多元化的为民服务机制、凝心重德的文化建设机制和人人参与的有效监督机制。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