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我国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农业在脱贫攻坚中既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面对新生活、新奋斗的目标要求,我国农业需要以营养为导向,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与此同时,农业的产后加工及其食品生产、居民的饮食消费也要以营养健康为导向,以稳定有效地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需求,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我国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饮食消费加快进入满足营养健康需求的新阶段,提供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农产品供给和食物营养保障,是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新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标志,充分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适应形势的变化,因势利导地发展,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营养导向型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饮食消费的概念内涵,客观分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效谋划推进路径策略。
营养导向型农业加工消费的概念内涵
食物系统是一个涵盖食物供应链的生产、加工、消费等各个阶段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最本质的功能是为人类生存提供营养供应,满足人类健康需要。要实现食物系统以营养为导向,需要从供应链全链条整体发力,将营养导向理念贯穿到各个环节。因此,首要问题是准确把握营养导向型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饮食消费的概念内涵。
根据我国城乡居民营养素需求,依据不同农作物和养殖产品营养素供给特点,在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协同营养、口感、风味等品质,筛选研究不同地区适宜的农作物品种、类型和种养技术,形成营养型农业技术方案。运用营养型农业技术方案,提供质优量足,且适应不同地区饮食文化各具特色的食物生产方式,称为营养导向型农业生产。这种生产过程是绿色的、集约的,要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利用,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荣,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生产可持续供给。
营养导向型食品加工是指以满足人们营养需要、膳食习惯与消费方式为目的,以最大程度保留和提升食物营养质量、保证食品全年稳定持续供应为目标,通过营养、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智能制造等多学科融合创新,将食用农产品原料制成各种食物的活动。同时也包括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新食物资源进行调质改性处理,开发针对群体营养、个性化营养、精准化营养等不同需求的新资源食品。为推动营养导向型食品加工业发展,还要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现代食品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研制适合家庭、中央厨房、连锁餐饮、大型工厂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装备,实现食品制造的智能化升级。
营养导向型食物消费是指以人类膳食营养健康研究成果为支撑,综合运用营养教育、营养援助、健康饮食环境塑造、饮食文化传承创新等措施,引导居民正视自身营养健康状况,摈弃不健康的饮食陋习,培养健康、科学、理性的膳食结构和负责任的消费习惯,提高膳食质量,形成既有中华饮食文明特色,又有现代营养科学创新成果支撑的膳食模式。
营养导向型农业加工消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与食物系统建设实现新突破。农产品生产综合能力大幅上升,粮食产量实现连增,蔬菜、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生产量均稳居世界前列,为农业生产向营养导向转型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更多腾挪变革空间。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快速提升,区域产业特色和聚集效应日趋明显,为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和产业基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营养健康逐步成为第一需求,同时对食物的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要求日益明显,为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与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营养导向型食物系统建设在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食物生产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从供给结构来看,21世纪初,我国农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