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底我们赴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陶营村、六盘水市水城县营盘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查。这两村是2018年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活动中农研中心调研组的驻村调查点,我们曾蹲点调研30天。通过干部座谈、入户访谈与实地查看,比较前后两次调查情况,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近三年来两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国家“三农”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近年来两村的巨大变化
营盘村和陶营村所在的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两村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经过几年努力,“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如期实现,村民的钱包更鼓了,村庄的环境更美了,邻里更和谐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更足了。
一是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营盘村位于水城县顺场乡中部,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普通村庄,全村19个村民组共1265户574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78户1504人,占全村人口的26.2%,2018年初全村贫困人口仍有224户835人。近年来,营盘村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精准扶贫措施扎实推进,截至2020年10月底,所有立卡户均已实现稳定脱贫。陶营村位于纳雍县总溪河风景旅游区,地处杭瑞高速公路出口,距毕节市区仅30分钟,是一个紧靠城市的特色旅游小镇,全村11个村民组共769户30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306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9.9%,2018年初全村还有贫困人口44户139人。在特色产业和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下,陶营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10月经县级自查、市级初审,所有贫困人口均已达到脱贫标准。
二是村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比较前后两次调研,我们发现最可喜的成就是主导产业发展快速,这对调动内生发展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近年来营盘和陶营两村的主导产业都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营盘村已形成以茶叶产业为重点、猕猴桃、芋头、养殖为特色的多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200元增长到2020年的9500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营盘村规模最大的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徐祥辉告诉我们,村里的茶叶加工厂建成后,当年就把之前的几百万元贷款全还完了,社员也获得了分红。陶营村充分借助良好的地理优势,已形成以玛瑙红樱桃为重点、旅游服务等非农产业为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5000多亩玛瑙红樱桃基地的产业路、灌溉设施、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樱桃网上销售、企业订购等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产品深加工逐步推进,产业链不断完善,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76万元,获评第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
三是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茶叶、樱桃等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的引导下,营盘和陶营两村的乡村环境更美、更绿、更亮了。曾经堵塞河道的垃圾堆已经不见了踪影,曾经泥泞破碎的街边道路已经修葺一新。如今的营盘村放眼望去,是整洁的道路和每家井然有序的门前屋后。用废弃瓦片修建的步道小围墙、菜园栅栏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既实现了变废为宝,还彰显了乡村特色。2019年以陶营村为核心区的总溪河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美丽风景加快转变为美丽经济。乡村环境的大幅度改善,也悄悄改变了老百姓以往的生活习惯,对自己家园环境美化意识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现在不用监督、不用检查,老百姓也会把自家小院收拾得干净而美观。
四是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营盘和陶营两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不仅群众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干部也更有成就感了,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大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营盘村易地搬迁户叶荣仲一家,2018年从破旧的木房搬到了崭新的楼房,如今已适应了社区新生活,自己有稳定的工作岗位,一年收入近2万元;妻子主要照顾在小区上学的小儿子和女儿,平时打个零工加上种地收入也有近2万元;大儿子买了小汽车,去年9月办了婚礼,儿子和儿媳现在浙江打工,全家对目前生活都非常满意。叶荣仲反复表示,能有现在的好生活,要感谢总书记。陶营村支书肖军说,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地区的村干部来学习经验,还有中央领导专门到村里调研,自己为村里的发展变化感到十分自豪。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还被评为2019年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两村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
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决策部署的同时,贵州县乡村各级干部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引领,创造性地落实政策,从近三年的发展变化来看,一些探索和尝试初见成效,值得推广借鉴。
一是创新“三变”改革模式,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2014年以来,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核心的“三变”改革在贵州各地广泛推进,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创新写进了2017、2018和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近年来,营盘村在茶叶、猕猴桃等产业发展中均采用了“三变”改革模式,按照“平台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经营,由村集体协助统一流转连片土地,承担基本的服务组织功能,农户以土地入股,并参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平台公司负责前期投资和后期销售等市场行为,三方以2:4:4的比例进行经营效益分红。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为克服前三年只投资、无收益的情况,营盘村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蔬菜套种,如在猕猴桃树下种植芋头,亩均收入达3000多元,有效调动了农户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为克服后期销售风险,水城县聚焦几大核心产业,分别成立了产业园区,营盘村所在的南部园区以茶叶产业为重点,采用保底收购方式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并提供技术指导、加工包装、品牌营销等服务,为推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14年水城县推进村干部专职化管理,逐步建立了岗位公职化、管理制度化、责任明晰化、报酬工薪化、服务便民化、办公现代化等“六化一体”的专职化管理体系,改变了村干部“半工半农”的传统管理方式,实行工作日统一上班、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提高了村干部薪酬,打通了村干部晋升通道,实现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落实在村、服务群众在村、矛盾化解在村。2017年该做法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肯定,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营盘村外地来的村文书周泳君说,这几年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农户来村委会不会乱找人了,对村干部的业务分工都已经很熟悉了。据乡干部介绍,实施这一制度以来,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老百姓的满意度提高了,乡里的工作也更好落实下去了,不像以前有事只能找支书和主任。
陶营村只有4个村干部,人少事多。近年来,陶营村紧紧抓住被选为全国“三治改革”试验村的契机,通过构建村民联户联治、党员服务、积分管理三大体系,有效提升了组织管理能力。以10户至15户群众为单元,形成了覆盖全村的69个基层网格联合体和联户长,实现联户体联奖联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村办公楼设置党员先锋模范服务岗,将全村51名党员进行分类,创设了樱桃技术服务、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多个党员服务团,定期开展为民服务活动。通过建立农户积分超市、树立害羞墙和榜样墙、推行“党建+积分”等方式,充分调动了普通农户和党员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2016年以来纳雍县通过扶贫特岗的形式引导青年人才返乡,探索出了“编制在乡、岗位在村”的用人新举措。陶营村周边的李子村书记金丽就是纳雍县509名扶贫特岗中的一员,4年来舍小家为大家,长期在村宣讲政策、落实政策、谋划发展、服务发展,成为了村民们都信任的自家人。
三是调整优化扶持政策,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不脱政策,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决策部署。营盘和陶营两村在强化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监测和帮扶的同时,积极优化现有扶持政策,逐步消除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政策悬崖效应。在产业和就业方面,体现就业机会的公平性,逐步取消容易引发纠纷的扶持政策。如营盘村茶叶收购时已采用统一收购价,不再对建档立卡户和非立卡户进行区分,公益性岗位在优先考虑建档立卡户的同时,也开始增补有劳动意愿的非立卡户。在社会保障方面,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健全保障制度体系,逐步提高非立卡户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此外,更多的扶持资金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以村集体的形式入股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让全村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两村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绘就了美好蓝图,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三农”事业发展的核心主题。从两村调研来看,有如下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是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民族复兴。“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三农”事业发展才能取得如此显著成效。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我国未来的农业产值比重仍将逐渐下降,农村人口仍将持续减少,但农业的“压舱石”功能依然需要坚守,乡村的多重价值需要更深入挖掘,农村居民的生活福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充满希望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给予地方更多的创新自主权,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鼓励地方探索总结适合各地特点的经验做法。长期以来,贵州是全国农村发展水平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但是贵州一直坚持改革创新,多项农业农村改革成果全国瞩目。毕节试验区经过30年的创新探索闯出了扶贫开发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六盘水市2017年被增补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其“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连续几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贵州全省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产业革命”,乡村产业快速发展。要加强相关经验的总结分析研判,挖掘出具有复制性、推广性的实践案例,讲好基层的创新发展故事。
三是要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产业扶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以绿色生态产业为基础,加快推进三产融合,也是贵州产业革命的重要经验。乡村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改善乡风文明和农村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基础。要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品牌创建,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组织方式,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四是要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大量干部下沉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干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带来了挑战,但在两村的调查中了解到,疫情的影响有限,贵州全省防控及时有力。去年大年初一,两村村干部全部上岗,挨家挨户排查外地返乡人员,宣传动员、设卡点登记,全方位防控;同时,主动对接市场需求,3月底就开始全面复产复工,集中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支持当地产业充分吸纳现有劳动力,保证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这充分证明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吸收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并进一步创新组织管理方式,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协调和服务作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