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水电路气讯基本通到了行政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行政村通光纤、通4G网络比例均超过98%,但一些村庄内部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十四五”时期,广大乡村迎来了建设的机遇期,下一步,要倡导和推动硬件往村去覆盖往户去延伸,让农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基本解决了,但很多“村村通”只通到了村委会,到村组和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需尽快打通。乡村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应再宽一点、再厚一点,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持续推进燃气下乡,让农民冬天取暖和日常做饭不再“生气”。农村还有近2.44亿非网民,要让他们中有需求的加快“触网”体验新生活。
好不好用,关键看实效。硬件建设应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和乡村产业发展趋势,以冷链、物流、网络等为重点,解决好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问题;应着眼逐渐形成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要件大体相当。
硬件“三分建,七分养”。建完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要把管护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做到建管并顾,建得好管得也好。围绕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不断提高村民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真正实现乡村长治久美和“容颜不老”。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受益是关键。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探索“村民投工、政府投料”建设模式,让他们广泛参与工程建设,尽最大可能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只有农村的硬件真正“硬气”起来,我们搞好农业生产、享受乡村生活才更有保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