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使资金更多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00多万家。可以说,这一群体在推动我国农业规模经营、提高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围绕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增强主体发展带动能力,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陈晓华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加快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实现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这对于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加快农民全面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在各方面的大力扶持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据陈晓华介绍,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达300多万家,其中农民合作社有200多万家,农业服务组织近90万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近10万家。新型经营主体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他表示,实践证明,在我们人多地少、小农占绝大多数的条件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联合和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从他的调查来看,近些年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很快,数量增加很多,平均每个村已多达6~7个,但总体发展质量还不高,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的是名不副实,空壳社仍不少见;有的实力不强,难以经受自然和市场风险;有的与农户联结不紧,缺乏应有的带动能力;还有的运行机制不健全,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因此,加强扶持引导,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带动能力,提高发展质量,是“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
突出扶持重点,提高扶持效能
陈晓华表示,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带动能力,既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更要突出扶持重点,在完善扶持方式、提高扶持效能上下功夫,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当前,应从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现实出发,争取增量、用好存量,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应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出发,着力打通产业链堵点难点,更好地支撑产业循环;应从农业各行业各产品的特征特性出发,发挥好各类经营主体的自身优势,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路径方式。总之,要通过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扶持资金和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抓住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十四五”时期,陈晓华建议针对不同农业产业、不同经营主体、不同生产环节重点采取以下扶持措施:
第一,重点扶持“粮棉油”生产性服务组织,提高为农户服务的能力。“粮棉油”大田生产的规模化,一直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难点和重点。实践证明,在土地家庭承包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可以实现连片种植、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规模经营道路。据统计,目前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总面积已达15.1亿亩次,其中粮食托管服务面积占57.2%,深受农民欢迎。因此,应在现有农机服务、植保服务、供销服务的基础上,扶持引导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向农业生产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支持服务组织根据农民意愿广泛开展单项、多项或全程托管的服务。可以考虑扩大农机以旧换新补贴的范围和品种,加快淘汰高耗能农机,更新农机装备。可以实行作业补贴制度,对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回收等作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根据作业面积直接补到机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服务组织发展粮食烘干、代储等设施,尽力减少粮农损耗,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重点扶持“果蔬茶”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的营销能力。“果蔬茶”供应链不畅,产品买难卖难一直困扰着果农、茶农和菜农。采取“农户+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农民单打独斗、打造品牌难、产品营销难等问题。近些年,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果蔬茶”特色产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很快,仅蔬菜合作社全国就近20万家,帮助“果蔬茶”合作社尽快提高产品营销能力,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至关重要。因此,应在政府各类农村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建设项目中,优先安排“果蔬茶”农民合作社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和范围,提高建设补助标准,力争在几年内使每个生产基地、每个农民合作社都具有产品清洗、分级、包装、预冷、转运的能力。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营销,对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鼓励地方政府给予奖励,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绿色优质的菜篮子产品。
第三,重点扶持“畜禽水产”龙头企业,提高规模化养殖的能力。养殖业产业链条长、自然和市场风险大,靠一家一户生产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因此依托龙头企业走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是必然选择。目前,养殖及加工龙头企业已占到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的27.6%,向市场提供的养殖产品超过了60%,显示了龙头企业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但从调查看,一些企业重加工、轻养殖的问题仍然存在,引导“畜禽水产”龙头企业下决心建设好原料基地,尽快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应成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可以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村社、农户合作,运用信贷保险工具,通过政府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企业承贷或担保,在符合环保和防疫要求的条件下,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和养殖基地,农户出劳饲养保底分红,企业提供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收等服务,农户、企业合作双赢,促进我国规模化养殖水平大大提升。
第四,重点扶持“乡村旅游”村,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公共服务能力。乡村旅游以地域风光、民俗文化为支柱,是农村最具潜力的新产业。据统计,每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0亿人次,带动上千万农民就业增收,但仍与旺盛的需求存在差距。突出的问题是一些村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和条件较差。因此,应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统一规划,结合农村“村村通”“厕所革命”和环境整治、电网通信设施改造等工程行动,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发挥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管理运营的功能作用,集中把“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一遍,拓宽进村公路和村内道路,建好停车场和公共厕所,改善用电通讯条件,完成生活垃圾和水体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示范带动乡村振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