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批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目标任务,落子清晰、前景美好、催人奋进。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新征程上“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
把宏伟蓝图化作美好现实,坚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我们要紧扣这个任务和主题,努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这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猪肉产能恢复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害,在于种子和耕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在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突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确保粮猪安全的同时,还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把宏伟蓝图化作美好现实,补齐乡村建设短板。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重在规划先行。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多听农民意见、满足农民需要的前提下,科学制定规划,改善生产生活,打造美丽乡村。实施乡村建设,关键在硬软结合。硬件要“硬”,水电路气网要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尤其要抓好行政村以下道路和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软件也不能“软”,要继续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激发群众广泛参与,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人人参与乡村建设,大家共建乡村文明,力求让农村的上学条件、医疗条件、养老条件更好一点,保障水平更高一点。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第一年,新行动要打出声势影响,切实解决厕所不卫生、“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把宏伟蓝图化作美好现实,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抓紧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在全民共富。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亿万农民将得以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但脱贫地区长期发展基础薄弱,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在5年过渡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同富裕,根本靠发展。要紧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为主攻方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关键在统筹。要更加注重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各方面,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共同富裕,“口袋”“脑袋”都要富。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我们要把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把宏伟蓝图化作美好现实,唯有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