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裴春亮:筑牢农村疫情防控和健康医疗网底
时间: 来源: 作者: 字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还提出:“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裴春亮在两会上听到政府工作报告时深有感触。结合前段时间新冠病毒在偏远农村“引爆”,农村地区成为疫情“重灾区”的话题,“与城市相比,大部分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薄弱。如果不解决这一瓶颈,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

  裴春亮说,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健康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不断扩大,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向乡村辐射。但一些问题还需要国家重视,比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医疗卫生人才流失、农民健康教育缺失、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等。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裴春亮关注的重点。他在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卫生院调研时发现,该院编制48人,现有医护人员90人,近一半人员落实不了编制,他们要服务6万多人口。医院的编制明显与现实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留人才”的需求。地处偏远的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常住人口1.8万。医护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年轻人不愿来。张村乡郗庄村是一个800余口人的小山村。村医李合行医40多年,是群众信赖的“赤脚医生”,按政策规定,2019年李合在退休的同时被取消行医资格。村里又没有年轻人接替,李合只能在村卫生室继续做一些公共卫生服务,但不能开处方、不能用药。这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像郗庄村这样的情况,在偏远山区农村普遍存在,乡村医生绝大部分面临退休,但又是当地群众离不开的人,被群众誉为身边的“守护神”。“如果对乡村医生同样施行退休即取消行医资格,将是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在当前年轻医护人员不愿下乡的情况下,更需要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好这些人才的余热。”裴春亮说。

  调研中,一些人还向裴春亮反映乡村卫生院、卫生室“用药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活血化瘀类的药品不在乡镇卫生院开药范围,这势必影响群众就近就便医疗,也与国家提出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要求不相适应。”大块镇卫生院院长苏小强道出了他的苦衷。

  带着基层的呼声,裴春亮来到今年的两会。他说不仅仅要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不能让农村成为疫情防控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要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解决农村就医难题,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为此裴春亮建议: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管理。要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性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要把开展健康素养、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生活饮用水卫生等健康教育宣传成果纳入基层医疗机构考核评价体系。配置健身器材、建设体育场馆,广泛开展“送健康下乡”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引导促使农民群众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推动大数据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手段创新发展乡村大健康产业,加强大数据在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以大数据医疗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快建立健全“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二是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考虑交通条件、辐射半径和服务人口数量等因素,重点支持建立乡镇卫生院分院或联合诊所,人财物全部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提升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和信任度。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领域,建立融医疗、养生、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涵盖医院、村落、家庭的基层中医药发展模式,促进中医药与养老养生、康复护理、体育健身、康养旅游、健康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主体责任,依托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逐步完善公建公办或公建民营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避免村卫生室因执业人员变更而变更用途,确保农村地区有固定的防病治病阵地。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完善职称晋升办法,拓宽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的职业吸引力。

  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要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机构,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要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推进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