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冲村的“春天里”——安徽庐江一个小山村“三生三美”的生动实践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赵德斌 字号:【

  车出安徽庐江县城,约十几分钟就到了位于大别山余脉的汤池风情小镇,听当地人讲,再往南的大山深处有个远近闻名的三冲村。近年来,该村发挥当地绿水青山的自然优势,通过打造“三生三美”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昔日的穷山沟蜕变成如今的“金窝窝”,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3月21日,笔者前往三冲村,一探这个“国家3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的魅力何在。

  茶园里种起了“风景”

  驱车从汤池镇一路向南,绕过一弯又一弯的盘山公路,终于来到群山环抱的三冲村。

  微风拂面,春意渐浓。在三冲村,但见蜿蜒曲折的清溪穿过山谷,水声潺潺;两岸青山郁郁葱葱,碧绿茫茫;一户户农家小院粉墙黛瓦,花朵掩映……绚丽多姿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流光溢彩,赏心悦目,犹如置身“世外桃源”。

  在三冲村党委书记郑军的带领下,沿着山中小径,笔者来到该村果树茶业专业合作社的荒草尖茶叶种植基地。

  眼下,漫山遍野的茶树已次第吐露新芽,星星点点的茶农们正穿梭茶垄间,娴熟地采下今春的第一批春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据基地的主人叶家齐介绍,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今年春茶比往年来得早,目前虽无法量采,但已有零星春茶上市销售。

  这几年,在茶旅融合的背景下,叶家齐瞅准时机在茶园里套种兰花,茶山摇身一变,不再仅仅是茶产地,还成了一个天然大景区。“来三冲旅游的城里人都特别喜欢山里的土特产,每年花季我们的茶叶生意好得不得了。”他喜滋滋地说。

  郑军告诉笔者,三冲村是一个传统的产茶区。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村里找准切入点,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在对老茶园进行重点改造的同时,采取套植名贵树种和中药材等方式,在茶园里种起了“风景”,做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茶农增产增收。

  不仅要产业兴旺,更要生态宜居

  顺着一条忽上忽下的农村公路,笔者来到三冲村沈陈村组陈先平的农家庭院。目光所及之处,他家的庭前院后分区域种植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令农家小院生机盎然。

  陈先平指着花草说:“我这里有很多花,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甭提有多热闹了,让人心情特别舒坦。”

  农村要有农村的样子。为打好生态牌,三冲村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业污染治理、村庄绿化提升等行动,全面实施整体美、区域美、个性美等工程,打造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使新农村越来越有看头。

  在陈先平看来,自己所处的这片山林的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靠砍树卖山头过活,结果是越卖越穷;后来靠卖竹笋、白花菜这些山货,勉强图个温饱;现在大伙都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好了,生态经济也就火了。通过保护生态,经营风景,许多山区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在三冲村采访,笔者切身体会到,该村把“生产美”当作核心和突破口,把“生产美”当作标志和保障,也把“生产美”当作目的和落脚点。

  打造“三生三美”的三冲样本

  大自然赐予了三冲村优美的风光资源,但过去却是“锁在深山人未识”。现在,随着乡村振兴“精致美景”的渐次铺开,三冲村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热点,游客流量一直处于人气“爆棚”状态。头脑活络的山里人发现,赚钱的门路多起来了,于是兴起开办民宿、搞农家乐、卖土特产等热潮。

  三冲村江冲组的江再仙说,前些年,她把家里房子翻修成民宿。洁白明亮的单人间,温馨如家的双人房,极简风格的装修下,电视、沙发、热水器……民宿里各种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据江再仙介绍,自家的民宿开业以来,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000多人次,年纯收入达到5万多元。每到节假日,三冲村的民宿生意就火得不得了,“家门口捧金饭碗,日子就是美。”在三冲,像江再仙这样的民宿项目已有10多家散落在山间,成为乡村一抹亮眼的风景。

  三冲村驻村第一书记叶文江说,为做实乡村振兴支撑,三冲村突出强产业、优环境、促增收,带动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同步”,既有“面子光”更有“里子亮”,并且由一个个“盆景”,连成了一道道“风景”,形成了一片片“风光”。

  三冲村的“三生三美”的融合发展模式,只是庐江县高位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庐江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县将加快从“生产美”迈向“产业强”、从“生态美”迈向“环境优”、从“生活美”迈向“家园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带动全域乡村振兴,加快创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冲样本”。

  山水相映,绿色相间。如今,一幅“产业强、生态好、景色美”的乡村振兴斑斓画卷,正徐徐绘就在庐江广袤的大地上。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