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延津“中国第一麦”是怎样长成的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振 高鸣 字号:【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河南省延津县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打造了“中国第一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效明显的三大做法:依靠科技确保粮食安全,多措并举激发产业动能,创建品牌带动区域发展。但延津小麦产业发展也存在着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小麦的非农、非食品功能发掘不足等突出问题。对此,建议提高小麦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充分挖掘小麦精深加工的增值潜力,做好小麦农旅开发,形成延津小麦产业发展升级的新引擎。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河南省延津县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不仅“端稳饭碗”保证了54万吨小麦的总产量,更是顺应时代需要优化品种结构,使农民增收超过7150余万元,凸显延津担当。究其成因,可总结为三大做法:依靠科技确保粮食安全、多措并举激发产业动能、创建品牌带动区域发展。

  稳供给,依靠科技确保粮食安全

  近年来,延津县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一块“金字招牌”。

  坚持藏粮于地,提高耕地质量。延津县落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98万公顷,比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多26.76公顷;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64万亩,预计到2020年年底可达到65.5万亩,项目区实现了水、田、路、林、电综合治理,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品种优、效益高的高标准农田。2020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105万亩,单产540公斤,其中强筋小麦收获面积50万亩,绿色食品小麦收获面积45万亩,有机小麦收获面积3万亩。塔铺街道办通郭村种植的丰德存麦20号,经实打验收单产达到了855.2公斤,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坚持藏粮于技,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延津县开展绿色高效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推广新优品种,着力抓好小麦锈病、赤霉病和玉米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花生、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推行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形成“延津小麦生长日记”。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管控和农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构建覆盖全县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和居民满意度逐年提升,2019年10月,延津县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新乡市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称号。

  强产业,多措并举激发产业动能

  唯百业兴旺,焕乡村活力。适应农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近年来,延津县坚持多措并举,释放多元主体力量,培育小麦产业发展动能。

  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延津县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理念,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小麦产业合作机制,即小麦购销加工龙头企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种植、土地托管、合作参股等方式,建立较为紧密稳固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实现种植和加工的融合,实现了农户与企业(市场)的产销衔接,在条件较好区域还率先尝试实行了“五统一”标准化生产和“四统一”品牌化运作,形成小麦经济的“延津模式”。利用“小麦加工产业链”开发扶贫功能,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不返贫。此外,结合当地条件,以生物质发电、秸秆种甜瓜、秸秆饲料、秸秆文创烫画等多元化方法,发挥秸秆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变废为宝。

  政府精准发力,推动小麦产业再升级。延津县加大奖补力度,在产业扶贫方面,引导企业以高出市场价1毛钱左右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优质强筋小麦,实现贫困户每亩增收110元以上,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流入土地用于优质强筋小麦等农业生产的,每年每亩奖补300元,实现户均增收1750元。为推动小麦产业从“大”到“优”、从“优”到“专”,全县制订了优质强筋专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方案,和“五统一”管理办法,并由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统一供种企业“三方会审”,在全县域内实施“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喷防、统一收割、统一收购”。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实现农业种植布局区域化。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如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购销订单、务工带动、三产带动等利益联结模式,解决了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为延津小麦产业升级积蓄能量。

  促发展,创建品牌助推区域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发展新高地。2019年,延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全国唯一的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延津小麦产业赢得了高质量发展机遇。延津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创新引领、要素集聚、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安全高效”的规划原则和“生产+加工+科技”的规划要求,统筹布局小麦种植、加工、研发、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板块,形成“四园、两区、一中心”。目前,延津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吸引山东鲁花、克明面业、云鹤食品、麦丰食品、豫粮集团等多家面制食品龙头企业入驻,还有6家酿酒企业进园落户,有效推进了小麦产业集群化发展。

  打造区域品牌,创响“延津”知名度。延津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全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牌创建示范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小麦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试点县”“国家优势制种基地县”和“延津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评估,以“延津小麦”为主的“新乡小麦”品牌价值97亿元。此外,“延津小麦”还与“延津菠菜”一起被国家工商总局审批为“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9年,延津县大力开展“延津麦·强筋面”的延津小麦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延津小麦的社会认知度、市场占有率和产品溢价权。“延津小麦”在打品牌中提升价值链,加快推动青山变“金山”,走出一条品牌带动,经济和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推进延津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高小麦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延津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繁,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建议加大保险力度,探索推进小麦收入保险试点、大灾保险试点、“保险+期货”试点,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保险市场,丰富保险品种,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同时,强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水平,调整“重建设、轻管护”观念,坚持“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在后期每个项目规划时,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护费列入项目工程管护基金,用于项目工程后期运行管护,保证项目长期持久发挥效益。

  充分挖掘小麦精深加工的增值潜力。小麦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品牌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效果有限。建议引导加工企业开发有市场、有卖点的降糖面、减肥面等功能性产品,拓展延津小麦制品的宽广度;引导制粉企业利用麸皮副产品提取食用纤维素、戊聚糖等,改进工艺提取小麦胚芽,开发胚芽粉、胚芽油营养宝藏;寻求技术突破,尝试开展更深层次的精深加工,如花生蛋白面粉、谷朊粉、变性淀粉以及由此派生的有机粘合剂、环保涂料、可降解农膜甚至人造骨骼等,把延津小麦产品加工园变成蕴含小麦深度加工科技的麦业“硅谷”,努力把小麦产业的深度价值发掘出来,为产业提升和乡村振兴集聚能量。

  做好小麦农旅开发。延津县对小麦的非农、非食品功能开发重视不足。延津县域内的万亩茅台有机小麦原料基地生态良好,开阔平坦,田方路网万亩连片蔚为壮观,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整理开发,赋予其休闲、旅游功能及文化氛围,增加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创立麦香田园,打造成为市民周末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的好去处。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