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油、棉,哪里“卡脖子”?——中国农科院发布经济与园艺作物科研进展与未来方向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琦琪 字号:【

  以蔬菜、油料、棉花为代表的经济与园艺作物贯通一二三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据统计,2020年,我国经济与园艺作物总产值4.09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9.9%。2021年4月,中国农科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等专家介绍经济与园艺作物科研进展,对目前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和未来科研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蔬菜——3.8万份种质资源保存量,位居世界第四

  当前,国人蔬菜消费需求呈现高质化、个性化、功能多元化的趋势,从“有菜吃就行”到“吃菜关注营养和安全”发生巨大变化。但目前蔬菜供给多是“大路货”,适于机械采收、特殊人群健康食品的蔬菜供给不足,还面临着中高端蔬菜种子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局面。

  从冬季只有白菜萝卜到全年蔬菜的均衡供应,科技创新发挥了巨大力量。王汉中介绍,“近五年来,我院育成蔬菜新品种近200个,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甘蓝、黄瓜、白菜、番茄等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品种质量得到了不小的提升,还出口到世界上其他国家。我们建设了国家蔬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3.8万份的保存量位居世界第四。在此基础上对1000余份重要蔬菜核心种质开展了基因型精准鉴定,并在蔬菜功能基因组与代谢组研究领域实现了国际‘领跑’。”

  同时,农科专家们在蔬菜害虫防治上也不断研发新的技术。韭蛆对韭菜的生长威胁很大,从前农民别无办法,即便用大量农药灌根也不见好转,还频频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员带领团队,以韭田为家,日夜观察、分析韭蛆特性,最终创制了以“日晒高温覆膜”为核心,以“食诱剂”和“黑色粘板”等为配套的韭蛆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完全不用药剂情况下防治效果达100%。这项技术也在2019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宁可三日无荤,不能一日无菜”。解决进口依赖的“卡脖子”问题、找回蔬菜风味、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是农业科研要攻克的一个个难关。“采后流通、贮运和精深加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是未来蔬菜产业最具活力的全新增长点。”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杜永臣认为。

  “‘十四五’时期,中国农科院将构建国家级蔬菜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在蔬菜作物遗传多样性、重要品质性状形成机理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利用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重点在高端、进口替代、特色优势品种培育方面加大科技创新,逐步降低种子对外依存度,早日夺回国内市场。”张友军说。

  油菜——100%品种自给,一亩油菜可养一头猪

  每当春夏之交,从婺源到青海,一片片金黄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让小小的油菜花成了美景的“点睛之笔”,也成了农民实打实的“金花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抓住这个机会,开发了中油彩花系列、美农系列等多彩观光油菜,秋季油菜花海景观,让油菜花颜色变多、花期延长;在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份开展集成示范,帮助一棵小小的油菜花实现深度农旅融合,挖掘“油”“菜”“花”“蜜”全产业链产值,让农民种植油菜的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除了用来榨油,油料所的专家们将一棵油菜“吃干榨尽”,加工成氮氨酸含量高的饼粕蛋白饲料,经过测算,一亩油菜田加工出来的蛋白饲料可养成一头肥猪;油菜还可用来肥田,冬季种下油菜来年春天翻进土壤中,下茬水稻和不种油菜绿肥的相比,产量增加10%。

  油料作物是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中油菜籽2019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油菜高油育种跃居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油菜100%为自主选育品种。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共审定登记油料新品种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