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垦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桂丹 麦雄俊 字号:【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要害。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国家高度重视推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农垦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整合种业基地和科研资源,实施联合联盟联营,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农垦种业是我国种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以垦丰、大华、皖垦、中垦、科裕隆等种业公司为代表的农垦种业企业紧抓农垦改革和种业发展双重机遇,依靠创新驱动和协同合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在推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联合、联营、联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构建农垦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国种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加强科技支撑,夯实种子研发基础

  重视人才建设。人才建设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所在,农垦种业企业高度重视种业人才引进,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输入了持久动力。北大荒垦丰种业先后从国外引进3位具有国际经验和视野的海外高端研发人才,从省农科院、农垦科学院引进多位资深育种专家,任职技术总监等重要研发岗位,现有研发人员384人,占员工总数的近30%,其中,博士10人、硕士69人,打造出了一支国内领先的种业科研人才梯队。在自贸港的背景下,海南农垦南繁种业产业人才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已有全国29个省份超700家“育、繁、推”相关种业企事业单位近7000名科技人员参与南繁工作。

  加强科技创新投入。为加快农垦种业发展,做大做强民族种业,2014年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立,联盟成立以来,不断推进成员单位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农垦种业科技创新硅谷,目前已授牌6家联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合作课题10余项。“十三五”期间,北大荒垦丰种业投资近4亿元,建设自有研发中心1.3万平方米,设有种质资源库和种子科学、生命科学、未来科学、高通量植物表型鉴定“四中心”,配备国际领先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有效保障了育种研发工作的稳定开展,已形成了年参试品种300多个,年审定品种近30个的育种研发能力。

  促进科企协作。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授牌的6家联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沿江地区农科所、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有300余份作物品系参加国家、省联合体区域试验,种质资源保存量达11.9万份。2020年,海垦南繁集团与中国种子协会鲜食玉米分会合作,联合北京、上海、武汉等鲜食玉米批发商组建成立鲜食玉米产业链公司东方农垦南繁果蔬产业链有限公司和海南农垦南繁生鲜供应链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山西农科院等全国鲜食玉米研发单位、专家进行合作,形成技术创新、品种研发、栽培技术攻关、订单生产、农资产品与技术配套、产品收购与冷链加工运销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加大品种创新力度。品种创新能力是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江苏农垦大华种业推动公司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2020年自主选育品种成效显著,其中1个通过国家审定,2个通过省级审定,13个完成试验程序,7个品系进入各类生产试验,3个组合进入各类生产试验,28个品系参加各类区域试验,6个组合参加各类区域试验;征集到具有特色的水稻新品系130多个,麦子新品系40多个,并进行了多点测试鉴定。这些育成的品系在稻疫病、赤霉病抗性上有所提升,分子辅助育种等新技术在常规育种中得到推广应用。在已完成的水稻鉴定试验中发现了7个很有特色、综合性状良好、也有开发价值和竞争力的材料。这些成果的取得,进一步增强了农垦种业的品种创新能力。

  建设种业基地,发挥繁育优势

  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近年来,农垦种业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努力打造农垦种业“大基地”。农垦土地资源丰富,且相对集中连片,土地总面积达5.43亿亩,其中耕地面积9364万亩,较强的土地资源潜力为农垦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基地资源,为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截至目前,农垦种子企业制种量约为88.5万吨,约为全国种子企业的14.5%。

  提高基地建设水平。近年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组织开展了全国农垦良种展示示范基地建设交流活动和推进全国农垦良种展示示范基地电子展示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了先进高效管理模式,持续提升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海南农垦南繁集团可为南繁育种科研单位提供优质科研育种基地近3万亩,能够满足各省现阶段对南繁科研育种用地的需求。华垦种业在原有农牧场种子扩繁基地建设基础上,联合农垦农牧场,建设6个种子扩繁基地。皖垦种业拥有10个标准化种子育繁基地,总面积逾20万亩。黄泛区地神种业也建立了有机绿色酿酒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宁夏农垦贺兰山种业集团常年杂交玉米制种基地2万亩左右,年生产种子850~1200万公斤,年产值达7000万元。截至目前,农垦种业拥有制种基地近200万亩,约占全国种子基地的13%。

  深耕内外市场,筑牢推广体系

  多管齐下提高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农垦种子企业充分利用系统内资源优势,在加强内销的同时,通过创新发展电商等现代营销模式,积极推广外销,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推广体系。垦丰种业加强内部统一供种模式,2020年在本垦区统供面积2216.9万亩,统供比例达50.8%。大华种业大力推广新品种,通过召开百场观摩推介会,创建线上服务体系,开通“大华农服”微信订阅号,开展在线直播讲堂、专家问答培训、网上示范擂台、农技知识推送、自主品种推荐等服务活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推广体系,建立种植大户服务微信群25个,开展技术服务视频直播11次,服务农户万人次,活跃粉丝3500人以上。中垦种业聚焦自主品种,持续深耕市场渠道,全年销售各类种子总量突破五万吨,主业营收突破1.5亿元,其中镇麦12号小麦种子单品销量突破7000万斤,收入过亿元,成为江苏淮南区域第一大品种,浙沣糯188水稻种子销量380万斤,成为皖南地区主推品种。呼伦贝尔华垦种业公司在原有种子销售团队的基础上,创建6个种子销售团队,通过强化营销、做活机制,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轮滚动,驱动良种立足农垦、走出农垦。

  推动种粮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年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努力推动成员单位良种、种植、收储、加工等主体联合联动,通过建立各主体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全面促进种粮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种子产业链向纵深发展。2020年,北大荒垦丰种业与象屿集团达成了在品种销售、品种种植、粮食收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意向。象屿集团在黑龙江的各个粮食收购平台积极收购垦丰玉米品种产出的粮食,种植户实现粮食及时销售变现,象屿集团获得优质稳定粮源,垦丰种业实现了粮食销售端的产业链延伸,达到了三方共赢、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桂丹,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技术推广处助理研究员;麦雄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