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牵手留守老人 “卖火”乡村黑猪
时间:2022-02-14 12:02:18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周明助 胡颖 字号:【

  “这是皖南山区家养的土黑猪肉,它们的肉色接近自然色,肥肉与瘦肉搭配相宜, 吃起来具有‘香而不俗,肥而不腻’的独特风味……”火热的夏天,在安徽省绩溪县华阳生活馆“探寻徽州美食”“小胡在农村”直播间,案板上摆着土黑猪肉,20岁的胡庆军正通过手机屏,向网友们宣传皖南特色黑猪肉。

  逐梦创业来自军人初心

  说起和家乡土猪的缘分,源于一次日常聚餐。“00后”的胡庆军高中毕业后怀揣着“好男儿要当兵”的梦想,毅然参军入伍。在部队里,他勤学苦练,2019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曾在单位“比武大赛”捧得翻转轮胎银牌。在一次外出聚餐中,他看到菜单上有家乡的名菜“梅干菜扣肉”,已经差不多两年没回家的他,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份。然而,这份扣肉一点也没有家乡猪肉的肉香味,让他大失所望。胡庆军的脑海中一直闪现小时候一家人围在餐桌子上吃一碗红烧肉的场景,很多年过去了,在外漂泊的他最怀念那口肉香味。打那以后,他就暗生想法:退伍回乡之后,一定要把古徽州的黑猪肉发扬光大,让大家能吃到正宗的徽菜。

  绩溪黑猪于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国保级的珍贵猪种。这些全身批黑毛的皖南黑猪,具有“黑”“土”“特”的品种优势,是炙手可热的“网红猪”。

  2020年9月,胡庆军退伍回到家乡,认识了正有回乡创业想法的大哥,俩人把目光投向了皖南“土黑猪肉”。他们先在自己村里订了两头土黑猪,在微信上售卖,没有想到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这让他们看到了“土黑猪”事业有广阔的市场,内心更坚定了创业信心。同年10月,20岁的胡庆军正式创办了“徽味姜来公司”,开始了和黑猪的缘分。

  牵手留守老人养“网红猪”

  “这两头黑猪快养满12个月了,马上就可以出栏了。”“没事时多扯点猪草,吃猪草的黑土猪肉更香……” 夏日骄阳似火,在安徽省绩溪县,常常会看到一个晒得黝黑的年轻小伙子穿梭在村间小道,一家家农户跑着,一个个猪圈逛着,还不时与养殖黑猪的留守老人攀谈着。

  “黑猪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于皖南深山老林中,生长缓慢,必须养满12个月才能肉质香嫩。如果自己开办养殖场大规模饲养,吃饲料难免,肉质不能保证,那又怎么叫土黑猪呢?”对养殖方式,胡庆军思来想去一筹莫展。

  一天,胡庆军在村里转悠,看到一个老爷爷在田里拔萝卜准备喂猪,他立马把村里的众多留守老人和养殖联系到一起,脑海里灵光一现:“如果先送他们一两头小黑猪,然后等养满12个月后收购,既保证了喂养质量,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说干就干,胡庆军先定了20多头小黑猪仔,一个村一个村去发给愿意饲养的留守老人,与他们签订协议并预先支付100元定金,承诺养满一年后,不管猪价涨跌,全部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回收,小猪种本钱到出售时再扣除。因为没后顾之忧,许多老人纷纷认养。这样一来,土黑猪的货源和质量都有了保证。

  “我身体不太好,出门打工年纪大了没人要,呆在家里又没多少收入,小胡给我送来了2头黑猪,用萝卜青菜、玉米、山芋养个12个月,估计每头300斤不成问题,一年不出门也能增收好几千块钱呢。”伏岭镇石川村69岁的留守老人洪国干高兴地说。与他一样高兴的还有扬溪镇石京村65岁的留守老人程元福,他最先认养的两头黑猪目前已长到150多斤了,看着一天天长大的黑猪,程元福内心十分欣喜,两头猪一出售就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目前,像他们这样认养黑猪的留守老人有100多位,已经认养200多头黑猪。

  网络直播“卖火”黑猪肉

  “黑土猪肉在网上可受欢迎了!网友们都说我家的黑猪肉真的‘土’,有四十年前的肉香味。”去年,“探寻徽州美食”“小胡在农村”两个视频号火爆上线。经过10个月的运营,视频号日播放量已突破了百万,最多时2000多人同时在线收看,直播间一天大约能卖出200公斤黑土猪肉,相当于宰杀2头黑猪。“黑猪都是农户自然家养,吃的饲料全是萝卜青菜、麦麸、米糠、玉米,每头猪的家养年龄都在一年以上,你说香不香?”胡庆军十分自豪。

  “目前我们开了2个直播间,每天直播8个小时左右。第三个直播间,第四个直播间也即将开设。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完善认养土黑猪的合作模式,并加快全县范围内推广,让更多留守老人愿意养猪、有更稳定的收入,把家乡的土黑猪肉带到更多的顾客手中。”胡庆军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我们还要扩展以黑猪肉为原料的‘伏岭月饼’,以‘儿时的味道’将绩溪的特色美食带出绩溪,让徽菜发源地绩溪的美食更广为人知。”

  “是家乡养育了我,是乡亲们造就了我,在如今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我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农村留守老人过上更好、更富裕的日子。”胡庆军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坚守住军人初心,这份黑猪事业就一定能带动更多的留守老人同奔小康路!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