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为糖料蔗稳产保供提质赋能——基于对广西糖料蔗的调查
时间:2022-02-14 13:59:49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张哲晰 徐雪 马凯 字号:【

  糖业是广西六大千亿元产业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食糖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任。近年来,广西糖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科技研发滞后、基础设施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导致行业利润空间狭小,糖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下一步,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稳定糖料蔗种植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多措并举保障糖业稳定发展。

  广西是我国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糖业是广西六大千亿元产业之一,作为中国糖业的支柱和国家食糖战略安全的主屏障,肩负着国家食糖安全战略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使命。抓好糖料蔗生产,提高食糖生产能力,是促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广西糖料蔗生产现状与面临的突出问题

  种植面积波动下降。自1992年起,广西成为我国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产基地。尽管广西土地资源丰富,但山丘多、平地少、熔岩分布广等特点导致农用土地资源质量不高、难利用土地占比较大,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甘蔗比较收益偏低等原因,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波动下降。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13年度至2016/17年度,广西糖料蔗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由1584万亩降至1120万亩(工业口径),降幅29.29%。2017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将糖列为与粮棉油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明确提出要科学合理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广西糖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糖料蔗播种面积有所回升。但截至2019/20年度,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恢复至1140万亩,仅为2012/13年度的71.97%,我国食糖稳定供给根基受到威胁。

  种业创新发展不足。“十三五”期间,广西大力推动糖料蔗良种选育联合攻关,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健全良种扩繁体系,选育、推广了如桂糖42号、49号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机械化耕种的甘蔗品种。据广西糖业发展办公室统计,2019/20年度,广西蔗种中桂糖系列占比38.47%、桂柳系列占比28.01%、台糖系列占比21.20%、其他品种占比12.32%。总体看,全区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3%,其中广西自育甘蔗品种覆盖率达66%。2020年3月,广西出台《广西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20-2022年,在全区范围内对使用脱毒、健康种苗的糖料蔗种植主体按新植面积补贴350元/亩,三年累计补贴资金46.55亿元。但广西糖料蔗生产仍以中晚熟品种为主,砍收较晚将影响宿根蔗的单产和糖分。此外,广西蔗种商业化推广速度也仍较慢。

  机收水平大幅落后。广西甘蔗机收率只有15.82%,一方面,是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广西“小块并大块”地块面积偏少、地块平整度不高、遇雨停作业等现象突出,适应广西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的机具缺乏。另一方面,是技术水平、交易成本等人工方面的限制。大部分蔗地农机农艺不配套,适宜机收的甘蔗品种、宽窄行种植模式推广面积小,机械化作业规模优势发挥不足。而部分地区机收费用每吨约90~100元,加上收获机操作者熟练度不足造成的田间损耗,导致机收总成本与人工砍蔗费用相差不大,农户缺乏购买机收服务的积极性。此外,在目前机械损耗率、含杂率较高的背景下,对机收蔗进场持较为强烈的反对态度,部分企业甚至对农机服务组织收割机拥有量给予蔗票配额,造成机具闲置浪费。

  水利条件制约凸显。提高甘蔗产量,加强灌溉,解决蔗地“靠天吃饭”问题是关键。但截至2020年底,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项目中水利化目标完成率不尽人意。水源点离项目区较远(超过4公里),导致了项目运营管护成本明显增加,投入产出比较低。此外,少数已建好的水利化项目由于远离村庄,管护不到位,泵房、水阀、水管等设施被盗或损坏。

  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正是由于种业创新与需求契合不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足、机械化发展水平滞后等原因,导致糖料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根据广西地区农机服务中心数据,2019/20年度,肥料农药(28.7%)、地租(28.3%)和人工砍收费用(29.9%)在总亩成本中的比重远大于机耕机种(6.9%)和种苗(6.2%)费用占比,由此观之,机收替代人工砍收仍是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提高吨蔗盈利的有效途径。

  广西糖料蔗稳产保供的基本思路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广西应把稳定糖料蔗种植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增加科技投入推动高质高效,健全制度机制助力增效增收,保障糖业“第一车间”生产快速发展。

  稳定面积,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巩固提高糖料蔗优势产区为发展方向,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政策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蔗地专用意识,切实将“两区”落实到田间地块。同时,加快糖料蔗产业园区建设,围绕蔗糖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蔗糖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引领区”。

  创新驱动,用科技实现高质高效。充分依靠科技,多措并举促进糖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良种育繁推方面,加大甘蔗新品种研发力度、提高生产供种能力、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推动全面实现甘蔗良种化和绿色化生产。在全程机械化方面,加强糖料蔗收获机械研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完善糖料蔗机收配套服务。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开展蔗糖产业链共性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现代糖业农工贸联动服务体系,打造现代智慧糖业。

  优化机制,充分挖掘提效增收潜力。完善分配机制,引导糖料蔗生产合作社、制糖企业等主体与蔗农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建设农业保险、“保险+期货”、价格指数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等,理顺食糖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用足用好“绿箱政策”。

  促进广西糖业发展的建议

  下一步,广西糖业应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不断强化科技支农力度,高质推动糖业集群发展,积极优化支农政策供给,做大做强蔗糖产业。

  优化产业体系,科学布局食糖产业带。广西完成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面积1152万亩,是满足制糖企业对原料基本需求的底线面积,必须坚持稳字当头。一方面,顺应甘蔗种植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着力建设崇左、来宾、南宁、柳州、河池、百色糖业发展优势核心区。另一方面,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导部分龙头企业“走出去”,在有潜力的国家积极布局,开展境外糖料生产和原糖加工。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在良种方面,完善广西国家甘蔗品种创新研发中心、自治区级甘蔗育种创新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糖料蔗良种选育联合攻关。在农机方面,开展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农机龙头企业加大研发甘蔗专用机具力度,并配套组织培训农机手。农田水利方面,对水源到田间灌溉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落实和完善灌溉工程运行和管理机制,确保蔗区水利基础设施持久、高效地发挥作用。

  打造产业集群,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关于“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着眼全链条,持续推动广西·中国糖产业园的建设。如推动糖料蔗农机配套产业入园,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制糖企业入园,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自动化改造;结合市场消费需求升级延长食糖产业链,研发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蔗糖新产品;强化园区配套服务,形成商贸、物流、金融、结算等配套服务业,加速集群化发展。

  优化支持政策,在市场化中转型增效。结合广西糖业发展现实需要,由政府部门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财政支农方式上,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新模式。金融支农手段上,对制糖企业贷款设立“绿色通道”,推动落实《2020-2022年广西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方案》,给予目标价格保障。食糖储备机制上,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糖临时储存管理办法》要求,当广西食糖市场价格比全区制糖企业平均成本低15%并持续30天以上及其他有必要进行临时储存的特定情况发生时,及时启动食糖临时储存机制,稳定市场价格。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