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基本盘再夺新丰收
时间:2022-02-14 14:39:01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许雪亚 杨淼 字号:【

  五常大米、长粒香、珍珠米、有机大米……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的物美超市卖场,来自全国各地琳琅满目的大米品种整齐有序地堆放在货架上。“和过去比,这几年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里的变化真大,不仅品种丰富,品质也比以前好。”正在采购农产品的市民周丽说。

  供给有保障,品种更丰富,质量更优化。周丽的感受印证着近年来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变化。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开局起步这一年,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总定位,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粮食产能不断提升,农产品向绿向优向好成效喜人,交出了一份分量重、成色足的大国农业丰收成绩单,为应变局、开新局、稳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米袋子”更充实。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菜篮子”更丰富。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642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76万吨,增长22.4%,牛奶产量同比增加8%,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3.8%。从全年看,预计全国蔬菜面积3.2亿亩,产量7.5亿吨,比上年增加1%左右。

  沉甸甸的粮食,凝结的不仅仅是阳光、雨露和土壤的精华,也凝聚着政策福利的甘霖和亿万农民的汗水。有力的举措、不易的成绩,绝不仅仅体现在几组数据上。

  稳政策 提信心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稳面积——

  “今年俺们合作社种了800多亩优质冬小麦,面积比上一年扩大了1000亩。”安徽省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宏斌说。

  粮食生产,面积是基础。稳定了面积,就稳定了粮食供给能力,就稳了粮农的心。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21年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第一年。各地将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按照“土地不留空,季节不留闲,栽种不留缝,补贴不留洞”的要求,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湖南全省压实县乡党委政府责任,建立各级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出台支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10条政策措施,全省今年粮食生产投入资金将超过30亿元。

  统筹利用撂荒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给予农户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倾斜扶持,河北、湖北等地纷纷印发统筹利用撂荒地的指导性文件,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分类指导,加强建设,让农民复耕撂荒地有账算、有钱赚。

  看全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稳政策——

  “现在,最开心的是种粮政策好,不但中央和省里有各种补贴,县里也重视粮食生产,有补贴。”湖南省产粮大县桃源县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采菱村的种粮大户张建平说,13.5万元的大型农机,国家和省里补贴了5万元,县里支持了6万元,自己才花了2万多元。

  让种粮农民有钱赚,不吃亏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法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2021年早稻、中晚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1分钱,统筹整合直接支持粮食生产资金240亿元,比上年增加60亿元。中央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0亿元,弥补2021年以来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增支影响。

  各级财政拿出“真金白银”,保供“米袋子”。江西省2021年下拨稻谷补贴资金14.46亿元、一次性种粮补贴资金6.45亿元、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4.1461亿元;山东省2021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约92.84亿元,补贴标准由125元提高到146.3元。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密集出台,让“国人饭碗”端得更牢。

  稳投入——

  “1000多亩早稻,用收割机抢收回来全是湿漉漉的,幸好有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的烘干机。”江西省赤山镇的种粮大户廖延庆说。政府对受灾粮以质论价,敞开收购,且对达标的早稻按120元/百斤的价格托底收购,给种粮户吃下“定心丸”。

  为了应对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通知》,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亿元支持各地做好抗灾救灾保丰收工作。

  投入托了底,粮农心里有了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农业投入体系。2021年,中央各类支农资金投入达到5551.5亿元。1至9月份,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0395亿元,同比增长14%,用于农业农村的地方债券发行规模预计超过1600亿元。

  猪粮安天下。如果说“十四五”时期,粮食保供的重点是提升产能,那么生猪保供的重点则是储备产能。

  今年生猪产能提前半年全面恢复。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为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尽量熨平“猪周期”,从6月份开始,农业农村部针对生猪产能过剩的苗头,通过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密集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有序安排生猪出栏。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等文件,稳定生猪生产秩序。各省出台配套政策稳定生猪产能,湖北省2021年度省级生猪产业链奖补资金4000万元,重点支持推动猪肉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猪肉制品品牌、生猪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等项目建设。

  截至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基本构建了生猪稳定生产的长效机制。

  育良种 种良田

  粮食增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两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全村1.37万亩确权承包地平平整整,旱能浇、涝能排。”谈起近两年庄稼地里的新变化,安徽省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深有感触。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不久前,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

  开局起步这一年,农业农村部把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加大投入、加快建设,2021年1-10月,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083万亩,预计全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亿亩,为丰收注入“硬核”力量。

  让沃野“生金”的还有黑土地。“增加一厘米黑土层,每垧地可增产2000多斤。保地养地相结合,这产量就是不一样咯!”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红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东红说。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黑土地保护再加一把油。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7200万亩,建设退化耕地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区200个,开展综合治理面积280万亩,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

  良种配良田,丰收底气足。

  “今年俺家种的120亩小麦丰收了,来年还种这个新品种。”在河南省宝丰县肖旗乡枣庄村航宇种业示范基地,种植大户王凤霞高兴地说。她口中的新品种,是由当地育种专家常天佑历经8年培育的“航宇19”,平均亩产为1356斤。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021年,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重点实施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大具体行动。各地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确保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海南正加快建设南繁科技城、现代种业产业园,全力打造国家种业创新公共技术平台;广西组织企业对巴马香猪、隆林黄牛等地方特色珍稀资源开展抢救性保护和扩群繁育。

  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以152个国家农作物种子基地县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保障了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用种需求。“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我们底气更足。

  调结构 提品质

  向优向绿向好成效喜人

  诱虫灯、生物诱芯等绿色防控设施不时引来落网的飞虫,小型气象站的显示屏不停跳动着温湿度变化的数据信息,自动选果机准确无误地将不同规格的桃子归类送入不同的托盘内……一场为吴兴桃而举办的“湖州市吴兴桃产业‘一县一品一策’现场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举行。

  湖州市把标准化生产作为促进吴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绿色、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的桃产业振兴路。

  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开局之年,农业农村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战略底线,一手抓优化生产结构保多样,一手抓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保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向优向绿向好。

  优化生产结构保多样。实施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生产供给方案,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用玉米和优质水稻,强筋弱筋优质小麦供给,同时统筹抓好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扩大油料生产。发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2270个,特质农产品12个。安徽省在全国首创制作并发布优质专用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粮”,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打造标准化的皖粮基地,2021年全省优质专用水稻占播种面积的63%。

  推进“三品一标”保质量。聚焦农业全产业链,落子布局农业提质增效,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通过“农场+学校”合作模式进行品质提升。江西省芦溪县把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作为农业品牌打造的主抓手。目前,全县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14.4万亩,年产量18万吨。

  截至目前,发布175项农业国家和行业标准,完成1000项农兽药残留标准制定,现行有效农业行业标准5811项,基本覆盖农业绿色发展重要领域。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5%,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5.8万个。

  碗中装好粮,“绿色”生“金色”。放眼广袤田野,在保障供给数量的同时,各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我国农业正向着绿色、优质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