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迈出坚实一步
时间:2022-02-14 14:34:4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王琦琪 字号:【

  米质油亮饱满,细看粒粒分明。“这就是‘一家煮饭,四邻飘香’的小站稻。”天津市农科院水稻专家王胜军从锅里盛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通过上万个亲本南繁北育杂交而成的小站稻,成为北方乃至全国为人知晓的水稻品牌之一。“我们合作社全种了‘金稻919’新品小站稻,产量、收入都不赖!”天津津南区农民李树增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业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定位、战略定位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说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有关部署,重点实施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力争“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在伟大的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种业振兴的动员令已经发出,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建好“诺亚方舟”

  种质资源保起来

  在北京市海淀区熙攘的街道边,有一座砖砌老楼,里面存放着数以万计、形态各异的种子。它们从全国甚至全世界收集而来,被码放在一个个马口铁盒中低温干燥保存。虽然已沉睡了数十年,但仍保持90%以上的发芽率,蓄势待发。

  我国是物种资源大国。这些有着地域特色的物种是一个国家的长期战略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组织过两次大范围种质资源普查,但仍有不少资源未被收集与保存。

  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先抓起来、动起来,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活动,启动首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计划用三年时间“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重大行动。农业农村部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普查工作办公室,成立技术专家组;各地组建结构合理、上下协同、人员精干、运转高效的普查队伍,扎实推进基层宣传动员、资源摸排收集、数据采集上报等工作。

  年底,好消息传来,第三次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本次普查还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抢救保护了如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组织开展资源登记和精准鉴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优势,让种质库里“沉睡”的种质资源流动起来、利用起来。

  同时,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在试运行,容量150万份,保存寿命50年以上,保存能力世界第一;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今年10月正式投入运行;畜禽种质库已经立项,将于明年开工建设;农业微生物种质库建设工作也在积极谋划中。这是我国种质资源长期战略保存的“诺亚方舟”,承载着品种更新的希望驶向未来。

  奋力“并跑领跑”

  自主创新活起来

  占我国鸡肉产量52%的白羽肉鸡种源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一直是我国种业自主攻关的重要目标。十年磨一剑。今年底,我国首批科企协作、自主培育的“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3个新品种正式通过审定,改变了国内白羽肉鸡全部依靠进口的局面,让国人实现了“吃鸡自由”。

  科技创新是种业的生命力,是粮食连年丰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支撑。1962年,中央曾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在新阶段新时代,中央提出推进种业振兴,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近些年,我国种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些品种、领域、环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短板弱项,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如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需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充分发挥种业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寻新的成长空间、关键支撑。

  面对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面对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开展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稳扎稳打解决主要品种“好不好、强不强”问题:

  ——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和11种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优质品种选育加快。今年,位于黑土区的吉林省实施“主粮作物良种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行动”,突出玉米、水稻、大豆提质增效,建设公主岭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推行“强种贷”,培植了主要粮食作物种业创新的沃土。

  ——畜禽生产性能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品种在性能和品质上双突破,加快畜禽种业向数量质量并重、资源节约高效方向发展,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中国农科院实施“强种科技行动”,研发出国内首款鸡55K基因芯片“京芯一号”;构建肉牛全基因组选择图谱,新品种“华西牛”通过国家审定,提升了我国肉牛的生产性能水平和供种能力。

  通过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玉米、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总体上,我国种子供应有保障、风险可控,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老生前的梦想激励一代代育种人不断前行。当今世界正迎来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要继续研发“市场好卖、老百姓爱吃”的新品种,加快构建种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奋力实现种业科技“弯道超车”。

  打造“航空母舰”

  种业企业强起来

  近日,“农作物种业企业阵型”在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上发布。这是从全国7000家企业中精挑细选出的70家,将被予以重点支持。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以企业为主体,一体化配置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打造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

  企业是种业自主创新的主体。自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陆续成型壮大。今年以来,育种企业、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共同努力,解决种子企业“小散弱”问题,共同下好种业发展一盘棋,写好种业发展大文章。

  中国农业大学设置“中国种业菁英班”“玉米、小麦育种学校”,注重企业实践型人才培育;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资金支持种业发展;广东省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组建种业科技创新“优势兵团”;广西为种业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建强了一批“桂”字号优质种子;北京市致力打造“农业中关村”,计划培育一大批能自主创新、有核心竞争力的规模种业企业。

  位于海南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光温资源充沛,堪称新品种培育的“加速器”。据悉,每年有700多家企事业单位近7000名科技人员从事南繁工作,全国已经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中,70%以上经历过南繁的“洗礼”。当前,海南正加快南繁基地建设,争取早日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全社会的鼎力支持,让有意愿创新的种业企业跃跃欲试。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梳理畜禽、水产种业企业阵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专业化服务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打造商业化育种“航母”。

  建强“孵化摇篮”

  基地水平提起来

  全国超过一半的玉米种子来自甘肃。制种大县临泽用足用活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和“超大规模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撬动和整合资金38亿元,建成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引进16家企业落户园区,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以上。

  目前,我国已形成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种业基地和152个制种基地县,240家核心育种场和近万家扩繁基地,极大保障我国农作物、畜禽用种需求。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制种大县奖励规模和标准,奖励资金由10亿元扩大至20亿元,着力支持制种大县与龙头企业共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一轮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将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好、集中稳定的基地加以认定、建设和保护,推动制种基地提档升级。同时以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水禽为重点,遴选建设一批国家核心育种场、种公畜站和扩繁基地,支持国家级水产供种繁育基地全力开展建设。

  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4月在本刊撰文指出,甘肃将在全省实施现代种业三年倍增计划,建立健全现代种业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好新一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张掖玉米种子”“定西马铃薯种薯”品牌培育,提升供种、制种能力,推动甘肃从制种大省向种业强省华丽蜕变。

  打击非法制售

  市场环境优起来

  “好种多打粮,劣种苗儿黄”。假冒侵权种子质量低劣,等种在地里才发现就晚了,农民当年补救基本不可能。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对种业创新者核心利益的最大保护、是增强我国种业竞争力的最大激励、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最大支持。

  ——把好“品种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法律法规逐步完善,201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今年年底,种子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拟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问题,种业发展法制化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品种多”“同质化”“仿种子”等问题一直是种业市场的“老大难”。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行业自律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推动解决举证难、侵权赔偿额低等问题。7月,最高法出台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案件最新司法解释。9月,最高法发布第一批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制止市场套牌侵权行为成为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工作重点。农业农村部不断加大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主体“黑名单”制度,标本兼治打击侵权违法行为,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

  ——把好“市场端”。

  从今年7月开始,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等违法行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已查办种业违法案件4000多件,极大净化了种业市场环境。

  今年是“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全国各地全力打击套牌侵权、“三无”种子:浙江省侦破“甬优”系列水稻品种侵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甘肃张掖农业执法部门组织销毁侵权在田制种玉米50余亩和违法转移玉米种子10余吨;河北省破获特大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河南省破获玉米假种子案,涉案金额300万元。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品种正由“多乱杂”向“多专优”转变,近十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

  种业振兴第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科研院所、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在加快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上迈出坚实一步,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拉开了振兴大幕,实现了良好开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