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天地阔 产业大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观察
时间:2022-02-14 11:00:40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郭平稳 刘天承 字号:【

  丰收之季,粮果进仓、鲜入厨房,正是农产品加工接棒登场的好时节。9月26日,中国农产品加工贸易洽谈会期间,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主办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成功举办。支持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形态、深化产业融合,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央财政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基地建设、机种机收、仓储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全产业链建设给予适当补助。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产值超1000亿元的骨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不代替农民,而要带上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真没想到,与往年一样做了1.6万袋的香菇,但收入足足增加了一万元,这可多亏了家门口新建的香菇冷藏库。”河南省西峡县石界河镇走马坪村村民周振学对冷藏库建在家门口颇为感激,一旁的村民刘德文也附和道:“自从有了这个香菇冷藏库,我们再也不用起早摸黑采摘香菇了。”

  2020年,西峡与灵宝、卢氏、汝阳等豫西南4个县市共同建设的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被列入两部委支持首批建设名单。支持补助建设香菇冷藏库这样的基础设施,的的确确给百姓带来了方便,更增加他们的收入。

  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的收益,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要求中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集群建设围绕乡村优势资源集聚地,很多加工企业多布局在产地、中心镇和物流节点,既让农民生产的产品容易卖,还吸纳了更多本地农民就业,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介绍,河南省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内大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大联合体的方式,通过订单、股份、就业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河南省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共带动就业101万人,参与集群的农户收入,比周边农户收入平均高出3500元左右。

  同样,内蒙古的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发展,也为本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内蒙古五原县副县长孙志刚介绍,目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6%、农民种植业收入的1/2,都来自向日葵产业。

  聚焦省域内,突出“好特优”,发挥聚集效应、放大协同功能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乡村产业大型经济圈的新载体、新平台。2021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从两部门目前公布的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已覆盖全国726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县,超过全国县域数量1/5。

  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周业铮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突出优势,努力做到“好中优”,构筑产业新高地;二是锚定特色,努力做到“特别特”,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是聚焦集群,努力做到“共赋能”,培植产业生态圈。

  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首先要选准选好优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真正把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值优势、产业优势。

  如何把特色挖掘到极致?还得紧扣终端消费需求,立足特殊地域、特有品种、特别技艺等独特优势,开发专属性特色产品,以特性和品质赢得市场认可、消费者认同,以高质量实现高效益。

  如何让集群内的各方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共生共赢?重点在“一纵”“一横”上发力。“一纵”,就是贯通产加销,推进纵向一体化,构建研发、生产、加工、储运、体验、品牌、销售等各环节紧密关联、有机衔接、耦合配套的有机整体,拓展增值增效空间,增加新供给。“一横”,就是融合农文旅,推进横向多元化,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教育研学、电子商务等多类型融合业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品牌价值,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创造新需求。

  企业是中坚,要做好产品、完善机制、加大投入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表示,集群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产品、规划、主体、全产业链、机制等五个关键要素。

  产业集群发展首先离不开一个好产品。好产品至少得有优势、有特色、有品牌、有市场价值。不能把分散在县域的小集群简单相加拼凑成大集群,也不能把大集群项目简单分解为一个个小集群,而是要统筹谋划、做好规划。另外,还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强化区域之间、主体之间、产业上中下游的联合,避免产、加、销脱节和区域同质化恶性竞争。同时,创造一套好的机制,解决好利益关系和投资通道两个关键问题,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让更多社会资本愿意投、放心投、有平台投。

  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经累计安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补贴资金112.5亿元。中央财政投入的补助资金,作用在引导、在示范,集群建设的投资主体和增长潜力在企业、在民间。

  国家农担公司总经理吕恒心介绍,国家农担已为9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供担保金额超485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也推出了“兴农撮合”服务、启动工银“兴农通”,帮助集群内项目主体拓展产品、项目、技术、资金等合作渠道,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行河南分行还专门为河南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了300亿元贷款授信。

  科技赋新能,在集群建设关键领域补短板、强弱项

  在河北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5个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7个食用菌科技创新驿站组成了一个食用菌科技支撑体系,汇聚了菌种研发、标准化生产、保鲜仓储、品牌培育等多个领域的数十名专家。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个科研团队和技术专家服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产业科技要在品种、品质、品牌、加工、物流、市场以及标准化方面,找到短板在哪、强项在哪。”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产业科技创新在一产领域,可重点关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在二产领域关注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打造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在三产领域要关注打造现代物流、网络服务和农旅融合新业态。

  近两年重庆市先后创建了柠檬、荣昌猪、柑橘、榨菜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科技要素的贡献功不可没。该市依托中柑所、市农科院、农技推广总站等科研院(站)所,强化院(站)企合作,建成了全国一流的柠檬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柑橘产业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世界最大的柑橘良种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了60.2%。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要素,也在集群建设中得到更多的融合与体现。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艾丰介绍,重庆市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数字柑橘园、智慧榨菜基地。榨菜集群还实施了“机器换人”行动,研发青菜头“看筋”设备,建成全球酱腌菜行业内首条年产1.6万吨的智能化生产线。重庆还通过搭建的互联互通农业数字平台,发布了中国首个“柠檬指数”和“榨菜指数”,建成了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产业集群全链、全域数字化步伐正在加快,助推着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迈向高质量。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全产业链供应链思路主导下,更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将会超出省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