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
时间:2022-02-14 11:09:5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李莉 字号:【

  我叫李莉,是袁老师的学生,也是袁老师的科研助手,主要从事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研究。

  2006年5月2日,我第一次见到袁老师,是在湖南省农科院杂优中心的办公楼里。那时,马上就要硕士毕业的我,正在到处投简历找工作。进到杂优中心办公楼,也是想去人事处问问情况。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袁老师正好迎面走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在书本上、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袁隆平院士。还没有回过神来,袁老师就亲切地问我:“你找谁?” “我找工作。”突然间,站在了这位大科学家的面前,特别紧张。袁老师一边说“那到我办公室来吧”,一边把我带进了他的办公室,招呼我坐下,还让秘书给我倒了一杯水。

  “Can you speak English?”

  “A little!”

  他用娴熟的英语向我提问,我一一作了回答。谁知,这样没有任何准备的英语对话,竟让我完成了神圣的入职面试!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袁老师用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把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当成一棵小苗,用心去发现、去浇灌、去培育。他对我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希望我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像他那样热爱种子的人。

  袁老师既是一个一生痴情杂交水稻事业的科学家,也是一个真实可爱、富有生活情趣的耄耋老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打球游泳专业水平。他还特别喜欢小动物。袁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是猫。他说,老鼠爱大米,而猫抓老鼠,所以,猫是“粮食”的“守护神”!一次在办公大楼里,遇到袁老师,他乐呵呵地对我说:“小李子,我们买猫去!”我陪着袁老师去了宠物市场,很快挑了一只回来,袁老师找了一只假老鼠,进行小猫抓老鼠训练,他专注的神情,就像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因第一只猫“胆小如鼠”,袁老师第二天又去换了一只勇敢的猫,还亲自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花花。花花特别通人性,只要袁老师在家,它就像孩子一样,和袁老师逗乐、嬉戏。

  大家都知道,袁老师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非常高,但您可能不知道,他终生没有停止过对英语的学习和运用。一本中英文词典,他随身带了几十年。有时候,来访的客人如果尊称他“您老人家”,他就会诙谐地回一句:“How young are you?”并配上完美的翻译:“您青春几何?”

  我们都领略过袁老师在国际会议上,全程用英语交流的风采!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会议研讨,他从来不依靠翻译。因为他思维节奏比较跳跃,很多时候交替传译,必须变成同声传译,最后变成了袁老师自己给自己当翻译,无数次让国际友人伸出大拇指,而袁老师却总会谦虚地说:“Sorry for my Broken English !”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跨越无数沟沟坎坎,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凝结了袁老师的毕生心血。从1964年,挑战教科书上“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金科玉律,到1973年,三系配套成功;从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由于异常低温,遭遇全国大面积制种失败,到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从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到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成功实现每公顷10.5吨、12.0吨、13.5吨、15.0吨的四期目标……这,就是一粒好种子,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2010年老师亲自挂帅,带领我们进行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每两个月开一次小组会,他不管多忙,都要亲自召集、亲自参加。刚开始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小组会上,我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谁也不好意思向老师汇报。他却总是鼓励我们,要我们认真找出失败的原因,继续加油努力。他说:“100次实验,不可能100次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够了!”到2020年,整整10年!历经艰难险阻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周年亩产达到1500公斤,创造了湖南双季晚稻高产新纪录。袁老师笑着说:“看吧,99次失败算什么?只要一次成功,就够了。”

  是啊,历经无数挑战,面对巨大压力,一粒好种子,一定是坚定自信,决不放弃!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袁老师的两个梦想之一。他对杂交水稻的国际培训非常重视,每届培训班都会亲自出席开班式或者结业式,亲自给学员授课,即便是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他也要尽最大努力参加。他说:“外国学员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里,学习杂交水稻技术,我亲自为他们授课,向他们颁发结业证书,是一种鼓励,希望他们回国后,为宣传和推广杂交水稻作出努力。”

  现在,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为解决世界饥饿和贫困,作出了中国贡献!

  “禾下乘凉梦”,倾注了袁老师毕生的心血。2019年夏天,中心办公楼一楼大厅,挂出了一则袁老师亲笔签名的科研任务告示:“全体职工,人人须知,我中心有三大主要任务,这就是:超高产、耐盐碱、第三代杂交水稻。”每当有客人来,袁老师总是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优势,不管对方是国家领导人、院士、企业家,还是农民,他总是那样全神贯注,他总是那样信心满满。

  袁老师把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寄托给我们后来人。他对培养学生,向来是尽心尽力的。记得电视上有过这样一段访谈,提起带博士,他边抓脑袋边说:“辛苦得很!要指导他做实验,要修改他的论文,麻烦得很,很死脑细胞!”确实!我的博士论文选题,就是袁老师基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思路,亲自设计的,实验方案、毕业论文也是他一个字一个字修改的。有一次,中心接待一位重要客人,我被安排做讲解工作,因为太紧张,总担心讲不好,袁老师立马给我写了一句话:“To Dr.Li Li:Take serious things lightly, do ordinary things seriously.”意思是“放松心态处理难事,认真严谨做好小事。”从那以后,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心情郁闷的时候,袁老师的这句话,就成为我时刻提醒自己的“座右铭”!

  在生活上,他对学生就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饱含舐犊之情。有一位跟我同届的博士,论文是在美国完成的。袁老师在跟他电话沟通时,得知他牙痛需要重新种植,袁老师马上就说:“美国种牙太贵了,要不你回来治疗吧,我给你出路费。”后来,我的这位博士同学,把这个故事写在了论文的致谢里,向老师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2018年12月3日,袁老师因身体不适,需要住院治疗,医生不让探视,但是他还是坚持把我们第三代杂交水稻团队的几个成员,全部叫到病房,布置下一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5月17日,袁老师病危的消息再次传来,一大早,我赶到湘雅医院看望他,那时候他已经不能吃东西了,说话也很困难。他的夫人邓则老师焦急万分,看到我来了,小声对我说:“赶紧,赶紧跟他说说,科研上有什么好消息!”我轻轻地贴在他的耳边:“老师,海南测产出来了,超过1000公斤了!”袁老师脸上舒展了,竟然很有力气地问了我一句:“一千多少?”听了这话,我心头一颤,扭过头去,生怕老师看到了我的眼泪。

  生命是有限的,杂交水稻研究是无限的。种子终将回归大地,那片希望的田野,早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是一粒好种子,用尽毕生的心血,感恩回馈自己的祖国。

  不知不觉,我在老师身边工作了整整15年。在这15年间,我从一个学油菜的硕士到水稻博士,从一个旱鸭子到游泳业余队选手,从不爱运动到气排球主攻手,袁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祖国。

  稻穗迎着阳光哔啵作响,水田泛出一片金黄。

  稻子熟了,老师,学生想您了!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