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追梦人
时间:2022-02-14 11:07:5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王尧 字号:【

  袁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这样说过:“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我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够用科学成就在世界的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时,‘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也好,各种科学大奖也好,就都不重要了。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听到袁老师去世的噩耗,我们湖南广播电视台,长期跟踪采访、记录这位农业科学家的媒体人,心情都格外沉重,台里迅速作出反应,用媒体人特有的方式,哀悼袁隆平老师。湖南卫视停播娱乐类节目,改播电影《袁隆平》,《湖南新闻联播》把台标和提示性字幕版,改成了黑色和白色。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广播电视台建台之初,袁老师就是我们重要的采访对象。他在稻田里、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通过我们的画面、通过我们的广播,传遍了湖南,传遍了全国,传向了全世界。袁老师的形象成为时代的记忆,我们也在几代记者的接力中,被这位大科学家无数次深深地感动。

  初次见面,你总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农民。平时的衣着也很随意,没有名牌,不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很少西装革履,百十块钱的卡西欧手表,他戴了几十年。他常用怀化方言调侃自己:“别人说我是个‘油渣鬼’,意思就是说我不修边幅,你们觉得呢?”每当这个时候,无论是记者,还是他自己,都会开心一笑,采访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这个世界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不仅朴实,而且特别真实,特别可爱。我们第一次采访袁老师,程序化地向他提问:“你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他用大学时老师给他的评语回答:“我啊,就是爱好自由,特长是散漫!”一句话逗笑了我们,更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他给我们讲解这句话的由来: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西南农学院读书,课余时间,爱好游泳,还喜欢拉小提琴,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还参加过西南地区游泳比赛,差点进了国家队。抗美援朝期间,他还报名想当空军飞行员。他的这些爱好和想法,给老师留下了散漫的印象。

  我们多年采访袁老师,深感他是一个快乐的人,他是一个快乐工作的人。他喜欢打气排球,而且水平相当高,即使80岁以后,也不参加老年组,他觉得和年轻人打球才有意思。我们问他,您为什么身手这样敏捷。他笑着说:只有跑得快,烦恼才跟不上你……

  袁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常常冒出这样的金句,总能很好地活跃气氛,也给大家带来很多快乐。他英语口语特别好,出国参加会议时,就跟我们记者开玩笑:“你来给我当警卫,我来替你当翻译。”本世纪初,袁老师去菲律宾参加会议,正赶上菲律宾遭遇洪涝灾害,时任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听说袁隆平来了,特意在赶往灾区前,抽出一个小时会见袁老师,一见到袁老师,阿罗约总统就热情地迎上来亲切握手,然后又和我们随行人员一一握手。阿罗约总统和我们记者握手时,袁老师调侃说:“一见美女总统就不撒手了。”我们记者机智地回答说:“我是看到总统和您握手不撒手,我要把这个时间‘找补’回来。”一句玩笑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阿罗约总统看到我们笑得那么开心,她也笑了起来。

  每次听完我的记者前辈们,和我分享这些故事,我都深深地感到,袁老师既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也是一个热情可爱的采访对象。当我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开始跟随报道袁老师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把每一次采访,当成难得的学习机会。

  2019年9月29号,袁老师光荣地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离开长沙赴京领奖前,他穿上那件他喜爱的、但又多年没有穿过的西装,激动地在镜子前反复端详。然后,他笑呵呵地穿着那身西装去了试验田,查看第三代杂交稻长势。在北京颁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为袁老师颁奖后,握着袁老师的手,两人有简短交流。后来我们的记者问他当时说了什么?他说:“我告诉总书记,我们现在正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势很好!”

  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晚稻的测产直播,在湖南衡阳衡南县举行。袁老师似乎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对亩产达到1500公斤充满着期待,因为这是杂交水稻的又一个世界纪录。那天,九十岁高龄的袁老师,已经不能到测产现场了,但他执意要在电视镜头前和我们一起等待测产结果。我们问他:“您紧张吗?”他说:“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要放轻松一点,不能太紧张,我举个例子,百米赛跑,你要太紧张了,不是走表就是抢跑。”

  袁老师用他特有的幽默,给团队打气,也给我们记者打气,但他说的“严峻”,一点儿也不夸张。去年,湖南遇到60年来的极端恶劣天气,9月水稻灌浆期,光照时间大幅减少,气温低了3.9℃。“叁优一号”能否经受住考验,大家心里没有底。

  让大家心里更没底的是,测产当天,雨下个不停,这让水稻湿度加大,而且更难收割,损失率明显提高,测产结果的公布时间一推再推,原本半个小时的直播活动,超过了一个小时,所有人的心里,都在打鼓。当谢华安院士拿着测产结果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他手中的那张纸上。最终,“叁优一号”平均亩产911.7公斤,加上早稻产量,双季亩产达到1530.5公斤,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袁老师激动地鼓起掌来,边鼓掌边说:“好了好了!这下好了!”这时,记者想让袁老师说几句话。他笑着飙起了英文:“我现在是more than excited,excited是激动的意思,more than 就是更加,更加激动!”是的,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更加激动”!

  那次测产之后,袁老师的工作节奏更快了,立即布置了第三代杂交稻和海水稻试验新任务,一个月后,他又赶到海南出席杂交水稻的全国推广会。就在那个时候,我们含泪拍下了过去没有出现过的画面:工作人员用轮椅推着他进入会场,已经行走不便的袁老师,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推广的步伐快一些、再快一些。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袁老师也不能忘却他的稻田。有一天,他突然给学生打电话,激动地说:90%!学生们一头雾水,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老师已经下田看过了,海水稻的结实率达到了90%。可几天之后,袁老师就在南繁基地意外地摔倒了。弥留之际,他还在念叨着水稻。守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那个新品种耐盐浓度达到0.9%,提前两年达标,袁老师听后,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点了点头,然后闭上了眼睛。站在病床前的家人和他的学生们,轻轻地唱起了他一生最喜爱的歌曲《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年的水路到湘江……啊伊啊伊子哟,啊伊啊伊子哟……

  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袁隆平老师安详离去……

  那几天,长沙城一直下着小雨,肃穆又略显悲戚。细雨中,我们用镜头记录着——30多万名群众从全国各地来到长沙明阳山,有的父母带着孩子,有的丈夫带着妻子,还有的同学好友结伴,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乘客前往吊唁,外卖小哥冒雨代人前去献花。大家把怀念变成鲜花,写成卡片:袁老师,一路走好。袁爷爷,以后天气预报我们替您看。袁爷爷,以后我们不浪费一粒粮食……

  倾尽一城花,只为送一人。诗人臧克家说过:“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湘江两岸,长城内外。大家感念的是,他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留给全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说,对袁隆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一遍遍翻看镜头里的袁老师,我们回忆着,我们感动着,并时刻激励着自己,要用我们手中的笔、手中的镜头、手中的录音机,宣传好袁隆平精神,宣传好粮食生产,宣传好农业、农村、农民,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