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飘萍“一支笔” 为三农事业鼓与呼——《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文摘》党支部参观京报馆侧记
时间:2022-02-14 12:33:5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许雅 杨淼 字号:【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魏染胡同30号,在外面看起来,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四合院,但这里却是具有百年光荣历史的京报馆所在地,是老一代报人邵飘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近日,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文摘》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来到这个小院,面对石榴树下的鲜红党旗和邵飘萍半身铜像,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邵飘萍,原名振青,字飘萍,1886年生于浙江东阳。他是中国报界的先驱,进步报人的榜样。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16年,上海《申报》聘用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他因此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和潘公弼一起创办了《京报》。也是从这里,邵飘萍开启了“新闻救国”之路,把《京报》真正办成人民大众自己的喉舌。人生短暂的40年中,他一直秉持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时代良心,本着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用纸和笔与革命先驱者们一起冲锋陷阵,践行一名新闻人的骨气和信念。

  “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

  院子并不大,有正房和东西厢房,走进正房,两行深棕色的字体感动了在场每一位记者,“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

  民国元年,邵飘萍担任《汉民日报》的主笔,从此开启了他的记者生涯。期间,邵飘萍因抨击鞭挞贪官污吏的种种恶行,“被捕三次,下狱九月”。1918年10月,邵飘萍积极推动成立“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他坚持要打造一批精明的记者,报道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斗争。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聘邵飘萍为导师,这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他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是中国最早一批新闻学专著,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京报》刚刚创立,工作非常繁忙,但邵飘萍一直坚持每周到北大红楼上两小时的课。到1919年10月,得到过他的教导而拿到证书的就有55人,其中就有毛泽东、高君宇、谭平山等响亮的名字。邵飘萍时刻强调记者应具有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等品行,要深入实际采访,把真实的情况告诉读者,“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也”。

  邵飘萍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新闻担当,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创办《湘江评论》,到后来持续不断地给新华社和解放时报撰写评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

  参加活动的青年记者不由得联想到《农村工作通讯》,是毛泽东同志1956年春天亲笔题写的刊名,同年5月,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村工作通讯》的编辑记者,大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表示在当前乡村振兴的热潮中,为守好拥有六十五年历史的三农舆论前沿阵地,为三农事业发展鼓与呼,要学习老一代报人的革命精神,真正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主题”,替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用实际行动践行邵飘萍的“报道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斗争”。

  “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东厢房里一张简单的书桌上,绿色的台灯似乎仍在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笔架上摆放整齐的三支毛笔,不禁让人遐想其曾写下多少铿锵有力的文章。

  以笔当枪,抨击邪恶。1923年2月,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武装阻挠。为表示抗议,总工会发动了总罢工,一部《京汉工人流血记》,在邵飘萍的全力协助下秘密出版,发行量以万计,为革命工作雪中送炭。1925年12月,《京报》刊登张学良照片并上书“忠孝两难之张学良”,对动摇奉系军心,使郭松龄兵不血刃回师出关,起到很大宣传促进作用。冯玉祥为此夸赞:“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铁肩辣手”四个字,不只是邵飘萍和报社同仁的共勉,也引起每一位参观记者的共鸣。“记者”是一个职业,也是一种良心,就是要勇于挖掘真相,敢于说出真话。毛泽东曾讲“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这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村工作通讯》作为全国三农领域的权威期刊,要为乡村振兴,为农民增收鼓与呼,要在“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上下功夫,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六个方面工作的宣传。记者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到新闻现场,倾听农民所思,所想,所盼。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编辑部策划出版了《农村工作通讯·中央一号文件专刊》《农村工作通讯·乡村振兴促进法专刊》等一系列专刊,为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三农媒体的作用和担当。

  “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这种钱枪毙我也不要”几个大字和一张目光坚定凝望远方的邵飘萍的老照片,让编辑部的同志们驻足良久、颔首致敬。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京报》立刻派记者赴现场调查采访,并发表了题为《世界之空前惨案——不要得意,不要大意》的檄文,并且副刊连续刊出声讨射杀学生的段祺瑞政府的文章,不到半个月时间,共刊发各种有关惨案的消息、评论、通电、文章二百余篇,对反动军阀进行了口诛笔伐,沉重打击了反动当局。为收买邵飘萍,张作霖向他汇款30万元,邵飘萍将钱如数退回,并气冲冲地说:“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邵飘萍继续在报纸上抨击奉系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使张作霖对他更加恨之入骨。1926年4月,面对反动军阀的大肆捕杀,邵飘萍绝不屈服,他说:“我不能跑,我要写,我要说,死也要讲!我舍生取义,死不择音为人民,无遗憾!”26日凌晨,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他向监刑官拱手说道:“诸位免送。”后仰天大笑,从容就义,年仅40岁。

  邵飘萍一生秉笔直书,视钱财如粪土,他在《京报》创刊词中写道“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

  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勇于喊出正当民意。编辑部青年同志表示,作为一名三农记者,生逢这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要传承红色报刊的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以服务三农事业为己任,讲原则有底线,不为利益所动,始终坚守公平、公正的原则,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在推进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上,《农村工作通讯》要勇立潮头,写出一篇篇有高度、有温度、有锐度的新闻佳作,贡献我们的力量。

  铭记历史,当思红色江山来之不易;续写历史,勿负新闻前辈殷切期盼。毛泽东曾说,我们共产党打天下,靠的是“两杆子”,一个是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是笔杆子,靠宣传。当今时代,农业、农村、农民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工作通讯》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新变化,坚持办刊宗旨,牢记职责和使命,扎根田间地头,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农民为中心,发挥眼力、脑力、脚力、笔力,打造三农改革发展的思想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源,为三农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撑,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有用的政策信息服务,为三农事业发展鼓与呼。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