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勇 回汉兄弟的“扶贫天使”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四川省阆中市博树回族乡是南充唯一的民族乡,这里山高路陡条件差,回汉穷兄弟很多。今年55岁的李兴勇是阆中市文城镇人,自1990年1月开始在博树回族乡农业服务中心当农业技术员。他三十年如一日,跑遍了全乡的每一个角落,将每一条村道烂熟于心;勤学不倦,博学多闻,成了同事推崇备至的“多面手”;肩挑重担,即使病魔缠身,也毅然冲在工作第一线……

  2014年,由于身兼多项工作,李兴勇被病魔击倒了,医院先后确诊他身患甲状腺癌、膀胱癌。恰在此时,神州大地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李兴勇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除每月化疗半天外,还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村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等重担,成为“抗癌勇士”中的“扶贫天使”。

  时刻把老百姓装在心里

  在李兴勇的心里,最惦记的是乡亲。行动中,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自己到农民心坎的距离。昔日的博树乡物产不丰,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特殊土质和气候条件,老百姓养成了种植花生的习惯。但受制于闭塞的信息、品种的劣态、种植技术的落后,花生产量普遍较低,经济效益极差。“穷”成了博树乡的代名词。让乡亲们摘掉“穷帽子”,成了李兴勇唯一的期盼。

  清真村、来龙村、青山观村……李兴勇跑遍了博树乡的每一个村庄,实地了解当地主打农作物——花生的品种选择及栽种等情况,并逐一记在日记本上。找准了乡里花生产量不佳的症结后,李兴勇决心利用所学知识,来改变这里落后的生产面貌。

  为弥补花生种植业知识的不足,李兴勇找来一大撂相关书籍,利用晚休时间挑灯苦读。掌握花生种植的全面知识后,每逢春播前,李兴勇便隔三差五地到村社,为村民们授院坝课,传授花生种植新技术。对于村民们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己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他主动向省市农科院的专家讨教后再进行解决,从不失言。

  在李兴勇的指导下,博树乡农民成功掌握了花生双行覆膜栽培新技术,并选择出最适宜这一区域种植的天府花生这一新品种,彻底补齐该乡花生种植方面品种退化、栽培技术不当的短板,极大地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博树回族乡原办公室主任蒲芝兴介绍,经过改良技术和品种,如今花生每亩增产100斤,增收300元以上。花生新技术带出的高效益,更进一步激发了全乡发展花生这一产业的积极性,种植面积爆发式增长,从以前零散种植近2800亩,增长至目前的3500余亩。

  工作永远排在第一位

  博树乡有7000余人,其中回族人口占一半多。1990年,年仅24岁的李兴勇到博树乡当农技员后,多次到南充、成都拜师学艺,反复试验,让花生品质和产量逐渐提升。自此,李兴勇成为阆中有名的“土花生专家”,同时成为博树、垭口等乡镇的“花生种植技术顾问”。

  2014年2月,李兴勇兼任乡民政所所长,但“花生种植技术总监”工作没丢,因为在偏远的民族乡,“懂花生”的人实在太少。2014年4月,由于长时间满负荷的工作,李兴勇觉得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你患上甲状腺癌,应尽快做手术”。

  “农民花生刚播种,技术指导跟不上,就会影响产量,并且接手民政工作才2个月,五保户要重新梳理,低保群众资料要完善……现在手术怎么有时间?”李兴勇思前想后,决定把才接手的民政工作弄顺手,等8月农民收挖完花生再去做手术。

  李兴勇忙完这些工作,才无牵无挂的到重庆做手术。10月,他又被查出身患膀胱癌,做完手术后他又马上投身到工作岗位上。

  李兴勇没有被两种癌症吓到,反而毛遂自荐,先后兼任了建档立卡贫困村来龙村驻村农技员、青山观村第一书记、青山观村驻村技术员。

  驻村路上找准扶贫产业

  2016年2月,李兴勇到来龙村兼任驻村农技员。来龙村村民种植了五六百亩传统花生,李兴勇在稳定传统花生种植的同时,带领村民试种经济价值更高的“黑花生”“富硒花生”。除自己摸索实验外,他还将村民召集到院坝、花生地里,集中讲课。目前,来龙村传统花生种植稳定发展,“黑花生”“富硒花生”试种初步成功。

  2016年9月,李兴勇被派到青山观村担任驻村技术员兼第一书记。青山观村地处山脊,与广元市苍溪县相邻,村里贫困户多。他上任后,带着日记本,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摸清家底,很快有了脱贫的思路:青山观村靠近雪梨之乡苍溪,借助苍溪的优势发展水果,流转土地种植中药丹参。2017年1月,青山观村村支部举行换届选举,李兴勇全票当选为村支书。

  因为家庭原因,李兴勇已经辞去村支书职务,但他担任的农技、民政等工作都完成的非常好。目前,青山观栽起猕猴桃树,120亩丹参种植园也已投产。

  除了青山观村,李兴勇还经常往清真村跑——清真村属于阆中当年必须退出贫困序列的贫困村,乡上在该村建有川扶手、板蓝根的脱贫产业园,李兴勇是脱贫产业园的技术指导。博树乡举办了多期残疾人、贫困户种养殖业技能培训班,李兴勇期期都是花生种植、果树管理的主讲。博树回族乡党委书记杨君文说,乡上领导劝李兴勇注意休息,他总是乐观的回应说“在工作中能忘记病痛,还有利于与病魔作斗争”。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