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7个省定贫困村蝶变“前队”的广东攻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见习记者 丁钇清 字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提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会明显改善。为了反映各地在乡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本刊开辟“乡村建设”专栏,以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所借鉴与启发。

  广东潮州狮峰村81岁的村民沈福云现在有了新生活——不再闲待家里,每天一早在家门口摆起小摊,向游客“兜售”从自家地里采摘的蛇舌草、猫尾草、芥兰菜和春骨草。“一天能卖个70多块,以前哪能挣这个钱!”记者面前的沈福云老人一脸满足。

  沈福云老人的新生活,是狮峰村从省定贫困村到“城市后花园”蝶变的生动注脚。2017年,广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的精神和要求,在完成前期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之上,针对年收入不到4000元的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和 2277个省定贫困村,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启动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程,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农民群众奔康致富的步伐。

  三年来,广东加强党建夯基础、加大投入补短板、促进融合兴产业、振兴文化育新风,2277个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2277个村的基础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完善,“一村一业”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农民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提高到1.8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3.5万元,贫困村实现了从“后队”到“前队”历史性蜕变。

  找好主事人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建扶贫,实际上就是将党建与扶贫、党的政治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要脱贫,必须靠有战斗力的村党支部。”中山市小榄镇卫健局麦景深,作为对口支援镇狮峰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对此感受颇深,“狮峰村前些年之所以没能发展起来,就是缺一个好的带头人。”

  上级党组织做起养鱼能人李统伟的思想工作,希望他领着村民干,一起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2014年,李统伟当选村主任;2017年,李统伟当选村支部书记。“路破、屋破、环境脏乱,缺产业,没有集体经济。”特别是当选村支部书记后,李统伟压力更大了,但看到乡亲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迫切期盼,他还是下定了决心。

  2017年起,李统伟将公司交给子女打理,自己一心一意地忙乎起村里的事:“三清三拆”,建设党员活动中心、白鹭荷花观光园……狮峰村的面貌一天天在变化,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在变好。

  同济大学吴亮教授对广东2277个省定贫困村脱贫攻坚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他告诉记者,从调研情况看,这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乡村,无一例外有一个“特别能干活、率先垂范”的村支书或第一书记。

  有了好的带头人,大家的干劲更足了。现在的狮峰村,党建引领各项事务,村“两委”班子抓工作、促落实已成常态,党员干部在一线,群众跟着一起干。

  2018年,为进一步提升贫困村的党建质量,广东部署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在农村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坚决撤换调整政治上不合格、经济上不廉洁、能力上不胜任、工作上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同时拓展视线,选拔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中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建立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现在广东这些省定贫困村都有了群众认可的“带头人”,有了愿担事、能干事的党组织。

  有强劲的“火车头”来带,基层党组织“火车”跑得更快更有力了。现在广东2277个贫困村都建有一个特别能攻坚的战斗堡垒,能领着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干。

  配好办事钱

  投入到位,扶贫不累。

  广东省牢牢抓住投入保障这个“牛鼻子”,用“真金白银”保障各项扶贫攻坚措施的推进和落实。2018年,省级财政计划10年投入1600亿元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2019年以来,两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312.59亿元。同时,广东省创新投入体系,形成了省级财政领着投,市、县(市、区)跟着投,帮扶市、帮扶单位精准投的投入体系,让攻坚脱贫更有底气。

  与此同时,广东省还加大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使得脱贫攻坚有钱用、效果好。从2018年开始,广东聚焦“放开、用活、管好”的目标,将由省直各部门经管的财政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对市县统筹实施的项目资金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方式整体下达,省不指定具体项目,有效调动市县的积极性、能动性。2020年由市县统筹实施的省级涉农资金达256亿元,各地在确保完成省级下达的涉农领域省对市县考核事项前提下,可自行将资金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赋予市县更大的自主权。

  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最北端的上东村是广东省投入体系创新的成功典型。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畅,设施陈旧,产业难兴,上东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而如今上东村旧貌换新颜,富有瑶族风情的特色民居取代了破旧泥瓦房;瑶族文化广场、卫生公厕、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茶园、果园、蔬菜种植基地硕果累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6人全部脱贫,昔日贫困村变成美丽宜居新农村。

  蓝田瑶族乡党委委员罗文杰介绍:“省级投了2000多万元,佳兆业投了3000多万元,基础设施、环境治理搞好了,生态采摘园也建起来了。”罗委员举着刚刚成熟的百香果,笑容里是上东村脱贫致富、颜值提升最真切的写照。

  兴起发展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走进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北部的仙坑村,便被稻田里这条标语所吸引。简单的一句话,里面藏着的是仙坑村人脱贫奔小康的发展逻辑。

  仙坑村被众山环抱,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曾经仙坑村是一个交通非常不便、不被外人所知的偏僻小山村,作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84人。2018年,通过帮扶单位牵线搭桥,引入万科集团实施“万企帮万村”政策,投入5000万元建设仙坑村美丽乡村,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和谐”的微改造原则,对客家特色村落进行硬件全面提升打造。同时,村集体看准田园研学产业的良好前景,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高质量“研学+旅游+民宿”模式,让贫困户搭上产业发展的“顺风车”,踏上脱贫奔小康的“高速路”。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优势,仙坑村形成了深厚的客家农耕文化,被评为“中国第五批古村落”“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拥有以八角楼、四角楼为代表的典型方形城堡式客家围屋,有依托古村落及农耕民俗文化打造旅游产业的很大潜力。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广东省利用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平台,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形成村、镇、县三级衔接的网络化产业平台;同时,通过外部输血与本地造血相结合,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发展机制,构建起一套立体、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体系。

  65岁的叶运钦老人就是仙坑村产业扶贫模式下实实在在的受益典型,在政府的扶持下搞起了学生田园研学民宿,2019年只民宿一项就有五六千的利润,加上茶园分红以及各种补助,2020年即便受疫情影响,叶运钦一家年收入也达到了4.3万多元。

  新兴产业的兴起让贫困村走上振兴之路、致富之路,鼓起农民“钱袋子”。广东2277个省定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从3年前的4000元以下提高到现在的1.7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后队”变“前队”。

  提升软实力

  漫步揭阳市揭西县南山镇的火炬村,随处可见民居墙壁上栩栩如生的红色文化乡村画:背着竹筐正在采茶的红军女战士,举着冲锋号斗志昂扬、目光坚毅的年轻士兵,缝制党旗、晾晒军服的后勤女兵……一幅幅精美的画与村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芳草绿树红花共同诠释着火炬村“红色”加“绿色”的发展理念,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矗立的巨大火炬雕塑上的闪闪红星映射出这片红色土地坚韧不拔的精神光芒。

  火炬村共有437户18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32人,属省定贫困村。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潮汕人民抗征队驻地,火炬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运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做好红色文章,打造红色品牌,凝聚红色精神,按照尊重历史的原则进行革命旧址修复。目前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司令部、后勤部、兵工厂、军政法庭、弹药库、后方医院、北山楼等革命旧址修复工作,并大力开展“五个一”工程计划,构建全媒体平台传播矩阵,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成为火炬村凝神聚气,彰显内涵的一张名片。

  广东省201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推进“一十百千”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省际边界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珠三角农村“五美”专项行动等工作,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省农村面貌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大批美丽乡村和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持续强化宣传发动机制,加强乡村振兴有效宣传,通过经验总结、典型引领和信息宣传,从文化层面入手,提升美丽乡村“软实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以村庄文化为魂,以绿色发展为魄,广东省还联合主流媒体开展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乡村振兴大擂台”电视比武、人居环境小视频竞赛等,挖掘建设美丽乡村的广东故事和广东精神,示范带动全省面上1.97万个行政村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用文化与内涵的点缀为环境整治增色提亮,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脱贫攻坚助力提气。

  “后”与“前”转换的背后,是“乱”与“美”的蜕变和“贫”与“富”的新生。广东2277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转身、化茧成蝶,既是一个党旗指引、资金赋能、产业助扶贫、文化促振兴的过程,更是我国脱贫攻坚独特经验与道路的生动缩影。

  贫困村全面脱贫并不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脱贫工作的终点,而是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和新征程。“后队”跟上来了,“前队”也要继续发展,我们的目的地不止于此,是星辰大海,是伟大复兴,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FormatImgID_0#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