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国际化的成效及经验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振 刘志颐 胡恒松 字号:【

  农业国际化使得我国农业融入世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业资源。通过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加大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援助和农业科技合作等措施,不仅增加了农产品有效供给,也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不仅促进了国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对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国际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它是经济全球化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逐渐增强。农业国际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积累了诸多经验。实践证明,深化农业国际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随着我国农业和世界农业融合程度逐步深化,农业国际化趋势将日益增强,农业国际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将日益凸显。

  国际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国际化使得我国农业融入世界农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业资源。通过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加大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援助和农业科技合作等措施,不仅增加了农产品有效供给,也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不仅促进了国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对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农业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我国严格履行入世承诺,逐步消减农产品关税,成为世界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不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作为农产品贸易大国,我国不断扩大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积极参与并推动贸易谈判,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改善了国际农业贸易环境,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和全球民众福祉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鼓励农业利用外资,健全和完善外资监管审查体系,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不断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引导国内农业机械、农资、技术等富足产能走出去,提高发展中国家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逐步建立持续、稳定、合理的全球资源性农产品供应链,为世界粮食安全和地区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农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业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国际化加速推进。随着贸易保护措施的相对减少,国际农产品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增强,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贸易摩擦频发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等外部压力,我国主动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要求,变压力为动力,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升。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面对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以及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利益下降等困难挑战,农业国际化促使我国注重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农业生产布局更加合理。我国各省份各地区根据农业对外开放情况,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生产优势,不断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格局逐步形成。三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升。在农业国际化过程中,我国鼓励外资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科技研发等,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促进农产品品质提高,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国际化促使结合本国实际,参照国际标准,不断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卫生安全标准,促使经营主体全面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了农业国际竞争力。

  促进了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激活了农业市场活力。农业国际化促使我国参照国际规范和规则,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了农业市场活力。为适应入世承诺,我国政府主动作为,加快清理了同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不断修改和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形成了同农业国际化相符合的法律体系,农业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农业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过程,发达国家在农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本国农业保护。不同国家由于农业实际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总体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的不同,其保护和调控措施的重点和强度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各国农业的有效保护水平呈不断强化态势,保护和调控措施日趋多样。我国根据世贸规则、保护农民利益和支持农业发展的原则,不断调整和改进“黄箱”政策,扩大“绿箱”政策使用范围,按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取向,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适应农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农业国际化促使政府按照市场经济需要,加快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了农业市场活力。

  增强了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农业国际化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依据农业比较竞争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在此基础上调整和重组全球农业资源,实现了资源和农产品的双向流动,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整体。我国农业贸易依存度由2001年的15%增加到2017年的20.8%,农产品出口依存度虽然只有7.8%,但农产品进口依存度日益提高,由2001年的6.4%上升到2017年的13%。在融合的过程中,我国较好地发挥了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了内外优势互补,增强了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面对农产品需求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提升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一方面加大油籽、植物油、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为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空间和余地,使得国内能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来重点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加大园艺和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出口,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出口此类产品,经济效益较高,带动了种养、加工、包装、运输、营销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促进了农业增值增效。

  我国农业国际化积累的三大经验

  当前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经济全球化依然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农业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我国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经历了诸多磨练,积累了许多经验。

  协调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走出去”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农产品供给能力,以“引进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切实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树立全球义利观,积极利用国际农业资源,提升全球农业资源配置力及使用效率,在发挥农产品贸易大国作用的同时,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更好兼顾生态和生产的关系。充分利用世贸规则,提高农产品贸易调控能力,鼓励适度进口,防止过度进口冲击国内生产、影响农民就业和增收。

  注重把农业国际化作为国家间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结合点。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实践证明,由于供给结构的不平衡、价格高涨,导致世界粮食危机,威胁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的粮食安全。依靠增强发达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其本质上并不能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给与安全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立足自身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才能有效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尽管国际市场可贸易粮源的供给潜力仍在发达国家,但增加发展中国家粮食供给能力,亦相当于减少发展中国家对市场可贸易粮源的需求。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开发农业资源等,完全能够依托本国农业资源实现主要农产品自给,甚至可能会由农产品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我国注重将境外农业投资与农业国际合作有机结合,在双边关系、经贸合作、对外援助等工作中,统筹布局、系统规划,形成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总体战略、互惠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农业合作战略,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与农产品供给能力。

  注重协调处理好国外农业资源利用和国际风险防范的关系。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对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较显著,贸易大国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特别是,大豆进口来源过于集中,我国选择进口来源地的余地越来越小,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常态化趋势明显。贸易摩擦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我国正加快探索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适度增加农产品加工品和替代性产品进口,用以部分替代初级农产品或农业原料进口,既可以实现由多个国家、多种渠道的多元化进口,进一步分散进口风险,又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集中大量进口对国际国内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在农业海外投资方面,政府动态调整顶层设计,建立农业海外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金融、保险、海关等政策设计,提高服务企业水平,鼓励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及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走出去”风险。

  持续推动我国农业国际化的思考

  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大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农业融入全球经济的深度、广度、宽度等各个层面不断拓展,对外开放进入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农业国际化需要由初期的单纯强调开放转向注重开放的内涵,由消除自身障碍、适应既有规则为主转向促进对等开放、争取有利外部环境和规则为主,由自主性的可纠错的开放转向基于多双协定之上的约束性的开放。

  推进农业国际化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外交大局,树立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相结合,强化投资贸易协同,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体系,以立足为国内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基础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探索农业对外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构建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应网络,在扩大开放中树立正确义利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新型农业国际合作关系,打造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维护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

  一是要以提高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完善粮食支持保护政策,加强和优化粮食储备体系,健全农产品进口调节机制和现代粮食市场体系,探索形成多元化农产品进口调节机制,建设全球农产品进口供应链,构建“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构架。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为保障,以“一带一路”沿线及中南半岛等国家(地区)为重点区域,以开发利用境外农业资源为突破口,加快全产业链布局,逐步形成内外相联、产销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鼓励企业加大境外农业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农业贸易与合作,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三是深化和拓展农业国际合作,重点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援助、科技合作,共同打造农业新技术、农业新业态、农业发展新模式,稳定全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减少生物能源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冲击,保障全球人口的基本食物获取权力。四是坚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大力倡导“全球责任”的食物权力保障理念,倡导农业资源大国及农产品出口大国承担与之匹配的责任和义务,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作者单位: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