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桥头河镇 一棵菜富了民强了镇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见习记者 杨钰 字号:【

  “桥头河的萝卜一上街,药店老板要收摊;桥头河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油。”这句俗语道出了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萝卜的优良品质。桥头河镇蔬菜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以萝卜为代表的蔬菜享誉省内外。近年来,桥头河镇以蔬菜立镇,将蔬菜产业作为小镇带动老百姓致富的主导产业。2013年,桥头河镇成立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以蔬菜产业为基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桥头河镇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中走出了一条特色蔬菜小镇之路。

  规模种植让小镇富起来

  “桥头河蔬菜基地起步于2009年,2012年由该镇企业湖南肖老爷食品有限公司接手经营,目前拥有集中连片基地3500亩。” 桥头河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负责人王建良告诉记者。桥头河蔬菜基地目前已发展成为建有配菜中心、温室智能大棚、喷灌、检测室、预冷库等配套设施的标准化蔬菜基地。

  据王建良介绍,合作社有100多个社员,蔬菜基地年产值达到近300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百姓增收,助推贫困户脱贫。“我2012年加入合作社,收益来自务工、3亩多土地的流转费和入股分红。” 2018年刚刚脱贫的吴四清告诉记者。吴四清家里有5口人,以前主要在家种地,加入合作社后,他有了稳定的收入。目前蔬菜基地共计安排低收入人口就业达200余人,年支付农民工工资400余万元,年支付土地流转租金270万元。

  蔬菜基地内古色古香极具园林艺术气息的砖红色景观桥,是正在打造的农旅结合景点。“我们未来想按照生产基地、学农基地、休闲观光、农旅互动四大板块来把桥头河蔬菜基地提质改造为蔬菜公园。”王建良说。

  除了传统蔬菜优势行业,油茶、白茶、优质稻、特色养殖等产业也初具规模。在湘浙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所在地新华村,郁郁葱葱的连片茶园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土壤富含硒元素,适合种白茶,2018年茶叶销售额有1000多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龚梦辉说。目前合作社在新华村、七星街镇乌云山两地种植安吉白茶1号茶树3000余亩,2018年已生产优质白茶6000公斤, 安置当地采茶农民500多人, 其中200多人为贫困人员。

  涟源市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则是桥头河镇养殖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吸收本镇五个村500多户贫困户从事生态养殖。“公司为农户提供鸡苗、饲料、技术服务,并将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统一销售。”公司总经理颜克庄告诉记者。2018年通过养殖技术、电子商务培训等带动退伍军人、残疾人15人就业,贫困户32人就业。

  深化加工让小镇响起来

  贵州有个“老干妈”,湖南有个“邬辣妈”。与贵州老干妈同样专注于开发辣味食品,湖南邬辣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豆类、鱼类、蔬菜类等休闲麻辣熟食制品,致力于打造“邬辣妈”品牌。在该公司华美村的食品加工车间内,穿着蓝色工服,戴着帽子、口罩和手套的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将一个个辣丸子穿成串。

  “这边的公司刚成立我就过来了,董事长是我的同学。以前我在广东工作时,董事长就说要回家乡发展,助力家乡的脱贫事业。”公司副总经理廖抗回忆起过往。董事长邬文明是桥头河镇人,2015年受家乡领导邀请回乡创办分厂,其公司总部位于湖南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了强化组织领导,桥头河镇每个农业企业都设立了帮扶组。“2018年公司年产值8000万元,为我们带来560万元的税收。”政府对口企业帮扶队员李朝阳告诉记者,公司建设扶贫车间,安置扶贫人口68人,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400多人,人均年工资4万元以上。

  桥头河镇村民夏小燕之前一直在广州打工,2017年成为“邬辣妈”分厂的员工。她丈夫在广东务工,家里有公公婆婆和两个儿子需要照顾。“这里月工资平均四五千元,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夏小燕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想一直做下去。

  公司致力于把桥头河的蔬菜加工成休闲食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区,记者看到小袋包装的香辣味萝卜食品。据介绍,公司计划将总部搬回涟源市,总投资3亿元,可安排就业人员1200人。除了“邬辣妈”,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还聚集了“肖老爷”“丰尚源”“玖久鲜”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第一产业的优势,深化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

  农旅结合让小镇美起来

  上百只婀娜多姿的孔雀在园中漫步,美丽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扇子,色彩斑斓。这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孔雀园是桥头河镇博盛生态园的一景。博盛生态园是由湖南省博盛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开始打造的生态休闲体验园,占地3000多亩,目前已建成了会展演艺文化区、场地越野体育区、拓展CS培训区等多个风格迥异的旅游景点和功能区。“就三产融合而言,博盛生态园在涟源市算是做得出色的。”涟源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文胜说。

  “我们到这里很方便,每个季节都过来玩。”在美丽的紫藤长廊里,记者遇到了当地人谭女士和她的女儿。据介绍,博盛生态园不仅在2017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区,而且是“人民公园”,周边十多个村的村民都可以免费游玩。

  博盛生态园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通过优先安排贫困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开设家庭旅馆、开展藏香猪产业扶贫等多项举措带动当地发展。邱爱华是桥头河镇人,2015年从深圳返乡到博盛公司工作,一路从餐厅服务做到了现在的管理岗位。

  博盛生态园共安置群众就业2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10多人,年人均工资收入为2.4万元左右。据公司董事长彭卫和介绍,博盛生态园下一步在继续完善园区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走旅游精品路线。“当一辈子现代化的新型农民”,这是彭卫和的愿望。

  “未来,我们会继续发展蔬菜种植,引进高科技,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三产融合。我们想要把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产业园,把桥头河镇建成特色小镇。”桥头河镇政协联工委主任陈岳平说。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