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江苏省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履行新职能新任务,创新理念、路径和机制,从“一产”到“三产”,从“一农”到“三农”,推动乡村产业结构性改革、创新性发展,以乡村产业兴旺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形成,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超16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超3:1,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经营性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农机合作社、植保统防统治等服务业初具规模。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把推动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江苏“三农”工作,先后对江苏省提出要“带好头、领好向”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好乡村振兴路”等重要指示,为江苏“三农”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谆谆嘱托,确立“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把产业振兴作为关键予以强力推进,以产业振兴引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高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农村“强富美高”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加快谋划和推进。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现场推进会议,提出走“产业结构优、经营主体强、质量效益高、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高质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定位,坚持走市场化的发展路子,加快构建有江苏特点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引导推动适合农村的产业向乡村布局,切实解决“发展什么”“谁来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高规格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范围拓展到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等重要内容,从更高层面合力推进江苏乡村发展,全省乡村产业发展的导向更加鲜明、氛围更加浓厚。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乡村振兴推进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下设乡村振兴推进办公室及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等10个工作指导组,将乡村产业发展相关指标列入省委省政府综合督查考核内容。
坚持提质增效目标导向,把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增长点。着力培育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等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引导推动产业集中连片、集群集聚发展。2019年全省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260万亩以上,新增优良食味稻、稻田综合种养、休耕轮作面积200万亩、55万亩、60万亩。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44个,特色水产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改造农业、繁荣农村、服务农民,大力开展信息进村入户、智能农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提升等行动,全省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4%,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达到610亿元,形成了“沙集模式”“沭阳模式”等一批农村电商集聚区。推动适合农村的产业向乡村布局。坚持把农产品加工流通、乡村新型服务业等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连续三年举办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全省返乡下乡人员超过25万人,创办1.65万个市场主体,带动超过30万人就业。引导县镇村集中集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5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其中超五十亿元园区18家。
突出破解“谁来发展”的制约瓶颈,把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积极培育“新农人”。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整省示范,探索农民职称评审,年培养高素质农民20万人以上,培育程度接近30%。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重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全省家庭农场达5.2万家。开展合作社规范化提升建设,组织“空壳社”专项清理,并将6602家合作社列入2019年度农民合作社政府优先扶持名录。积极打造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组织实施大龙头培育行动,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江苏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7家,省级746家,全省82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交易)额8000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全省已建成500个,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200个,涵盖优质粮油、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等各类产业,带动4000多个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
围绕优化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牢牢把握融合发展这个有力突破口,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带动乡村产业全面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园区体系。建设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级为基础、县级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体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家、省级产业示范园区40家等,实现乡村重点产业全覆盖。率先开展省级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省级以上产业融合先导区达45个,累计建设3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着力建设农产品品牌体系。把质量作为农产品品牌的生命线,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创建,推动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监管。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58%,培育特色地标农产品79个,盱眙龙虾、东台西瓜等12个区域公用品牌入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射阳大米品牌价值超185亿元。着力提升物质装备体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区域规模开发,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50万亩,全省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5%,是获国务院表彰奖励的4个省份之一。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全省263个新成果新技术展示基地、5万名骨干科技示范户作用日趋凸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立足统筹整合资源要素,把创新机制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泉。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整合资源力量、财政投入和平台载体,引导各类资源要素“上山下乡”,激发政策支撑、项目推动、考核激励的整体效能。健全完善土地指标保障机制。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出台《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市县每年单列不低于5%的建设用地指标,探索点状供地形式支持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健全完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在农业结构调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创新、有突破、有含金量的“苏”字号政策文件,近五年省级预算安排乡村振兴相关专项资金近2500亿元,其中产业兴旺类资金830亿元。鼓励支持产业主体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机制,对总部注册地在江苏的农业企业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由省财政分别给予300万元、4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补助奖励,目前已有400多家农业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累计投放贷款超188亿元。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为凝聚全系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合力,将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等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纳入服务高质量发展任务分解方案,纳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行业(条线)工作要点,压实责任,扎实推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