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市碧江区“五大体系”推进坝区产业革命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贵州铜仁碧江区结合实际,把500亩以上坝区建设作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和重要抓手,通过构建产业选择、主体培育、产业保障、产品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抱团发展和农民增收。

  贵州省耕地破碎、生态脆弱,可规模利用地块有限,限制了农业产业发展。而坝区地形坡度小、相对集中连片,是宝贵的农业资源。铜仁市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500亩以上坝区共有15个,面积1.72万亩。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把碧江区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作为主战场,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近年来,碧江区委、区政府针对农业发展面临的种什么、谁来种、怎么推、卖给谁、惠及谁“五大难题”,通过构建产业选择、主体培育、产业保障、产品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抱团发展、集团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开创新局面。

  碧江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五大难题”

  主导产业不突出,存在“种什么”不明确的问题。群众在种植养殖产品选择上,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农业增产不增效亟待解决。

  农业经营主体少而弱,“谁来种”的问题亟须解决。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完善。目前碧江区仅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其余企业普遍存在“起步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的现状,组织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有些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社员之间利益关系松散,甚至是“空壳子”。

  发展动力欠缺,存在“谁来推”不明确的问题。碧江区位于铜仁市中心城区,农业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农村生产便路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农村年轻人不愿种地、不会种地现象较为普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年龄偏大、素质偏低。

  农业品牌建设较为滞后,需要解决产品“卖给谁”的问题。农产品生产品牌意识不强,重生产轻质量,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品牌建设起步晚,规模小,多而杂,没有叫得响的地方特色产品。经营主体营销意识淡薄,手段缺乏,品牌市场认知度低,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

  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群众增收不明显。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普遍停留在产品买卖关系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坝区产业革命“五大体系”解难题

  构建产业选择体系,破解“种什么”的难题。一是规划坝区产业。综合考虑坝区现有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经济区位和环境容量等因素,编制《碧江区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规划建设500亩以上坝区15个,总面积1.72万亩。二是明确主导产业。围绕果蔬、油茶、食用菌、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五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15个坝区产业结构调整。2019年,全区完成果园种植4.7万亩,蔬菜19万亩,食用菌826万棒,中药材0.6万亩,油茶0.6万亩,完成生猪出栏15.97万头、肉牛出栏0.44万头、家禽出栏145.2万羽。三是精选特色产业。把“珍珠花生”和“白水大米”作为全区两大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已发展珍珠花生1.6万亩,珍珠花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发出以珍珠花生为主的系列休闲食品120个;已种植白水大米1万亩,白水大米获铜仁市十佳优质特色农产品称号,种植地老麻塘村获评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构建主体培育体系,破解“谁来种”的难题。一是引入龙头企业。制定《碧江区农业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碧江区企业品牌创建奖励办法》等文件,积极引进涉农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御诺乳业、桃李春风等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坝区内农业龙头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全区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99家,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裕国菇业1家。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制定《碧江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工作方案》《碧江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细则》等文件,鼓励支持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采取产权结合、牵头领办、业务联结等方式,领办、创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坝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全区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85家。三是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经营者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坝区发展家庭农场15家,全区累计发展家庭农场312家,评选出家庭农场示范场22家。

  构建产业保障体系,破解“怎么推”的难题。一是三级共同推。成立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按照“四个一”(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推动区乡村三级同抓共管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工作。二是整合资金推。制定《碧江区2019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负责坝区项目规划编制审批、资金管理、技术指导、监督验收等。2019年,整合财政涉农专项资金1599万元用于7个重点建设坝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财政涉农专项资金843万用于坝区产业发展,争取小流域治理、亚行项目资金5250万元重点用于坝区建设。三是培训农民推。组建驻坝农技专家服务团队,以办培训班和田间现场实际操作等方式,开展耕种、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服务指导。目前,已选派17名高级职称农业专家,开展集中培训会156场次,培训农民4500人次。

  构建产品营销体系,破解“卖给谁”的难题。一是用好对口帮扶平台。充分利用江苏昆山市对口帮扶条件,举办“碧货入昆”专场农展会,鼓励碧江企业在昆山开设农产品专柜,借助昆山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促进碧江农产品在昆山销售,建立销售专区3个,完成“碧货进昆”1097吨、交易额达1.06亿元。二是开展“六进”活动。深入推进坝区绿色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扩大订单农业。目前,坝区与华联玛客超市、黔妈豆公司、区内139所学校等签订订单合同,订单农业占农产品产量45.72%,实际销售2216吨,销售金额1399.3万元。三是推进网络直销。依托农业大数据山久长青平台,科学合理布局坝区农业产业,促进农产品有效销售。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省8306所学校共计139.61万名学生,已入驻合作社905家、配送商148家,实现交易26亿元;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站60家。

  构建利益联结体系,破解“惠及谁”的难题。一是股份联结有红金。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形成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坝区连户、责任连体、股权连心格局,有效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农户签订利益联结4207户,其中土地折算金额入股124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28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量化入股305万元。二是代管联结有佣金。为坝区农业企业提供资金、管理、技术、销售支持,通过代管企业的种植、养殖项目,获取收入促进生产。三是劳务联结有薪金。全区15个500亩以上坝区全面建成后预计可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人均每天务工收益100余元,带动2.5万名农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贵州铜仁碧江区委改革办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