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博南山脉一直向西,可以到达缅甸、印度的博南古道,不同于骆驼商队踩出来的“丝绸之路”,也不同于马帮铃响的“茶马古道”,这是一条“人力所通”的皇家官道、兵道。
隆冬时节,我参加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和一群痴迷梅花的艺术家举办的中国梅花精神文化论坛,来到了博南古道上的历史边屯云南永平,领略了博南古道神秘的文化风情。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杨升庵“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历史故事,也不是回荡着马蹄声响的古道车马深痕,而是洋溢在永平各族人民脸上的幸福光彩,和沁透在心田的博南味道和淡淡芳香。
古梅寒香
梅树,是中国特有的树种。梅花因其凌寒怒放,先春盛开,倍受文人墨客的宠爱。梅花也是中华民族风骨精神的象征。永平是中国保存古梅树最多的县。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教授是个写梅画梅的大家,又是一个探梅寻梅护梅的“梅痴”。他十几年来,每到这个季节,就到永平一带寻访梅花,探源保护,素描写生。他对永平的古梅如数家珍:唐梅在阿腰寨,宋梅在大木厂,元梅在花桥,明梅在汪头,清梅在烂泥塘,说起梅花两眼放光,爱意无限。
我们是为梅花而来的。随着唐教授的越野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由永平一路向西,直奔博南山脉。这里既有“山路十八弯”的惬意,又有“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壮观,还有极似史迪威公路二十四拐的惊险。在澜沧江畔的一个悬崖上,我们寻到一棵宋梅,的确就是一棵!四周没有任何相伴的其他树木。这棵古梅胸径有一米多,虬猛浑壮,满树花蕾,只有几朵小花开放,但已有淡淡的香气溢出。古人对梅花赞誉:“孤芳”“暗香”“寒香”,我们站在树下,顿有活生生的感受。不但看到了老梅树的“孤”,也知道了它的“古”。而后又驱车探访“唐梅”“元梅”,它们都是和宋梅相距几十公里的独立者,只是,花开得更多了,香气更为清新,尽管没有“悬崖百丈冰”的北国风光,但,一朵朵迎风盛开的梅花,在告诉我们,南国的春天就要来了。
我是一个林业工作者,深知一棵树能够生存几千年,是极为不易的事,何况这些梅树,都在兵家必争的博南古道上。这一棵棵古梅,在永平人心中,独而不孤,芳香永存,就像永平人民的精气神一样。在这里,当地人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梅花精神风格的“孤独者”,有三国演义开篇词作者杨升庵,有旅行家徐霞客,有红色洋记者埃德加·斯诺,有大画家徐悲鸿,有乡绅罗汉彩,还有我的山东同乡诸葛亮和桂馥。诸葛亮蜀国为相,在西南的政声我知道一些,但桂馥对我来说却是有些陌生。
桂馥是孔子之乡的曲阜人。乾隆年间,60岁中举人,被任命为永平知县。一个现在看来到了退休年龄的老人到永平赴任,桂馥却不惧“边地山城小,衙斋古寺荒”的环境,不弃“箐边夷獠杂”的民情,以“灯昏不弃书”的精神治学治县治官,在文字学上造诣颇深,写成了《说文解字义证》50卷,《札朴》十卷。永平为官期间,他疏通了县内洪水泛滥的几条河流,还修了便民的桂公桥,整饬了衙门作风,调处了民族关系。他还特别精通书法,主攻隶书,获“八分书第一”和“尽得汉隶之风神典范”的盛誉。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称赞桂馥“曲阜桂馥,深于经训小学,为当时大师。”但桂馥和那些风霜经年的古梅一样,是孤独的。今天,在永平已找不到桂馥的治县遗迹,也难寻记录他的书文,只是在民间还流传着他治理边境的佳话和书法艺术精湛的传闻,就像那些梅花的暗香一样,沁人心脾。
大树茶香
永平的博南味道,不仅有梅花的精神,还有绿水青山的精气。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开端的《植物种志》一书,记载的茶树学名就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中,茶就是中国的别称。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是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关系最亲密的饮品,有茶经,茶道,茶圣。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解决温饱之后,第一个统筹了中国人精神和物质的就是茶。这也是近年来茶叶品牌不断推陈出新、茶叶价格屡创新高的内在原因。
中国介绍茶叶的书文很多,往往是从不同的加工工艺特别是发酵程度进行分类。最通行的就是把茶叶分为六大类,也就是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绿茶的龙井,红茶的金骏眉,黄茶的霍山黄芽,白茶的福鼎白茶,黑茶的普洱,青茶的大红袍都是人们喜欢的代表。但很少有人去关心茶叶的植物学分类,而这又是茶叶品质及加工原料优劣的基础。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认为,全世界茶叶有40个品种,中国就有39个。英国植物学家席勒将茶叶分为中国茶种、大理茶种、和伊洛瓦底种。永平的大树茶就属于大理茶种。这种大树茶,花大、叶大、树大,茶酚、儿茶素含量高,特别适合制作红茶绿茶。
永平县地处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澜沧江东岸,海拔在1130米至2933米之间,年均气温在16°,日照2000多小时,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也是云南省古茶树资源较为丰富的县之一。据永平县林草局调查,全县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有1735棵,其中300年以上的有近200棵。在狮子窝村,还有一棵树高十余米,地径近两米的“西南茶王”。永平县政府将这些茶树挂牌保护,成了永平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声名远播,香气远扬,一叶难求。
永平人自古就爱茶。据记载,永平茶叶种植历史有千年之久。民国31年县政府曾派人购进并种植勐库茶,生产加工出来的粉壁茶、倒堵茶香味浓郁持久,甘香宜人。后来,又引进种植了勐库茶种、凤庆茶种。近几年,永平县古茶树茶叶产量达10吨以上,随着古茶树茶叶价格一路攀升,产值达1200万元左右,古茶树成为永平百姓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核桃仁香
核桃是永平的特色产业,永平种植核桃的历史比博南古道还要早。现有百年以上的核桃树5000多株,千年以上的321株。相比于梅花、茶树,核桃在永平更为吃香。这里的泡核桃仁勾回凹凸,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超过60%),有18种氨基酸、卵磷脂等,对脑神经有很好的营养作用。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常食核桃仁,可以平衡血脂,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更有报道称,吃核桃可以缓解抑郁症,在社会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桃仁很受人们的青睐。
当然,核桃在永平吃香,最关键还是核桃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永平泡核桃果大、壳薄、仁白、口感好,是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也刺激了永平泡核桃的种植。永平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把发展核桃作为助农脱贫的主导产业,在政策、科技、资金、人才等方面多方发力,发展“核基地”,延伸“核加工”,建立“核平台”,提高“核技术”,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58万亩,农民人均达10亩。永平无论其边疆地理位置和人口,在全国都是一个小县,但核桃产业却是全国有名的“大哥大”。中国核桃产量居世界第一,年产200万吨左右,永平县占全国产量的5%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万元。现在永平拥有“中国核桃基地重点县”“中国十大名优核”“中国核桃之乡”等多尊国字号桂冠。
黄焖鸡香
黄焖鸡是博南古道最香的肉味,也是永平最为自豪的名吃,号称“滇西一只鸡”。我在永平三天的时间里,黄焖鸡是每顿正餐的主菜。味香,肉嫩,不腻,风味独特,百吃不厌,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究其根源。
黄焖鸡和肯德基一样,是一道极具特色的快餐,是博南古道典型的文化符号。博南古道是兵道、官道,也是马帮之道。马帮是这条古道最常态、最基本的运输组织,也是这条古道文化的基质,灵魂的寄托。一队马帮少到二三十匹马,多到上百、几百匹马,但一般都有一个三人核心组,即大锅头、二锅头、管事。其他都是马脚子。大锅头是首领,掌管方向全盘定事,二锅头管协调,还是这种高危职业中大锅头的“备胎”,管事是实际上的后勤部长。马帮的首领叫“锅头”,也说明了吃饭在马帮活动中的重要性。另外,干马帮,无论是锅头还是马脚子,都是为了糊口。传说很久以前,一队马帮走了很远的路,又经历了九转十八拐之险,大锅头决定开荤吃好饭,看到店主人家活蹦乱跳的鸡,十分馋嘴,但又怕煮鸡时间长耽误上路。女主人恐失这一笔难得的生意,向锅头管事保证,一袋烟的功夫就让他们吃上鸡肉,晚了白吃不要钱。只见女主人宰鸡,褪毛,起火,砍剁,翻炒,动作灵巧不乱,在大锅头刚抽完一袋烟的功夫,一盆黄澄澄的鸡肉便端上了桌。大锅头吃了高兴,二锅头吃了高兴,管事和马脚子们吃了也高兴,从此,黄焖鸡成了马帮途经永平的必点菜,现在也是到永平的旅游者、永平人请客的必点之菜,香传四海八方。
其实,永平黄焖鸡,这样一款非标准快餐,并没有多大的科技含量,基本上就是好、快、全、真四字要诀。好,就是选的活鸡要好,要挑在林中放养的刚开始下蛋的青春期仔鸡;快,就是厨师的操作水平娴熟;全,就是调料全用本地原产的辣椒、花椒、大蒜等;真,就是材料、原料、配料、工序、火候都要认真,绝不含糊,这也是永平人求真精神的体现。现在,黄焖鸡是永平的一张名片,也是永平农民增加收入的一大产业,把永平山多林多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
如今,种核桃、采茶叶、养土鸡,成为永平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闻香而来的海内外游客越来越多,一产二产和三产统筹起来了,永平人的事业兴旺起来了。
永平四香,飘洒四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