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种“摇钱树”家有“聚宝盆”——湖北通城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建平 习水文 葛七甫 字号:【

  昨夜的一场大雨洗绿了内冲大山,瑶媳妇酒家飘出紫苏味道。胡有志家一大早忙碌起来,他和5名贫困村民来到中药材基地打理钩藤,妻子刘英化了妆,疾步到瑶族风情广场高大牛角塑像下拍抖音,为大坪乡黄精等土特产品代言,还要接待远方的游客,不远千里从四川来帮忙的岳父则牵着马驮回一大包贝母准备炮制,等下还要牵马演出。

  胡有志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吃的是产业扶贫的饭。

  近年来,湖北通城县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长短结合、优质高效”的原则发展特色产业,助力扶贫攻坚,开拓了百姓致富路,特色扶贫产业真正成为该县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

  药材绿了荒山富了民

  连日来,马港镇金山村裕丰生态农业开发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总经理何敏每天带领农户们在地头忙碌,管护药苗。

  2016年,在外经商的他回乡创办了通城裕丰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在家乡马港镇金山村先后流转土地1600多亩,试种贝母、玉竹、黄精等中药材,并逐渐以黄柏、七叶一枝花套种,实现林上与林下产业的双重发展,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25户,每户每年基地产业分红1500余元,每人每月务工收入达到2000余元。

  沙堆镇瑶泉村中药材种植大户卢济明与瑶泉村70户贫困户签订土地入股分红及用工协议,并示范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的村民参与中药材种植。

  “今年把流转的100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葛根,打造一个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卢济明介绍,此举不仅提高了葛根的附加值,也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通城中药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合中草药生长,加之素有中药材种植传统。为此,通城县因势利导,积极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大县,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公司、大户等发展隽六味(黄精、白芨、金刚藤、七叶一枝花、白术、钩藤)为主的中药材基地540多个,种植面积11万亩。目前,全县共发展中医药龙头企业13家,种植专业合作社58家,家庭农场17家,落实种植基地246个,带动了近5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中药材发展惠及3127户贫困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869元。全县共有国家级中药产业化生产基地1个,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工业企业8家,年加工值超过7亿元。

  油茶种成摇钱树

  塘湖镇阁壁村金定武是通城县的油茶种植大户,3000余亩油茶连续多年喜获丰收,在体验到种植油茶效益后,去年他再次流转村里的千余亩荒山种植油茶,并吸收周边20多名贫困户到基地务工。

  作为全国油茶重点县,通城县将发展油茶产业列入了产业扶贫政策,支持油茶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通过推广“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增加农户股权收益、参与投工投劳增加务工收入、鼓励农户营造油茶林增加经营性收入。

  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公司是通城县2007年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年加工油茶籽能力4万多吨、生产高品质茶油1万多吨。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发的“油茶籽脱壳冷榨茶油生产技术”属国内首创,其“本草天香”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系列茶油产品先后荣膺农博会金奖、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畅销农产品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发展油茶基地面积6.1万亩,其中采取股份合作模式造林3.8万亩,流转合作模式造林2.3万亩,带动贫困户2400多户,1500多名贫困人员参与基地承包或管理专班。

  目前,通城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28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6.6%。建成连片1000亩以上基地16个,形成麦市塘湖油茶产业带、大坪药姑山油茶产业带、沙堆四庄油茶产业带和马港油茶产业带四大产业片区。

  一片茶叶香四方

  5月12日,百丈潭茶叶基地的茶园里,村民戴着口罩,在明媚的阳光下,忙碌地采摘绿茶。

  “目前,我们茶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茶叶种植,每年带动周边100余贫困户,通过采摘务工增收3000元到1万元。”通城县百丈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国富说。

  坐落于通城县沙堆镇的福人九井峰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有机茶叶种植加工、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性企业。走进茶园,一排排茶树排列整齐,吐露出嫩绿的新叶,处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淡淡茶香。

  家住四庄乡清水村二组的杜金娥说:“到这里采茶离家近,一天可以挣七八十块钱,既照顾了家,又增加了收入。”

  目前,福人九井峰茶业有限公司共有高效有机茶园2000多亩,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结对了基地所在村组贫困户60户,通过扶贫贷款参股分红、临时用工和茶叶采摘支付工资等方式,每年帮助贫困户增加现金收入总计180余万元,年社会效益达3000余万。

  “我们这个基地现在每年能够采2万斤名优茶,20万斤大众茶,每年一个劳动力到我们公司最少可以拿到3到4万块钱的收入。”福人九井峰茶业有限公司销售副总宋建民介绍说。

  通城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叶一直是通城主导产业之一,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支持茶产业发展,通城县提出了“山山水水找财路,富余劳力找出路”的总体思路。把茶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来抓,通过指导山区农民与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联合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新茶园;通过茶叶企业与在册精准贫困户结对,以产业分红,提供工作岗位等形式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霞光茶业新庄有机茶基地,户主徐俊在自己生产的同时,收购周边农户茶园茶叶鲜叶,创造产值500余万元。

  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突破7万亩,产量2675吨,茶叶系列产值5.52亿元。企户结对茶园面积465亩,产业分红400余万元,企业为贫困户提供零散工作岗位20000余个,年平均创造社会效益6000余万元。

  通城县还以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黄龙山、黄袍山、药姑山、锡山等7大核心景区,建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基地39个;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以养殖小龙虾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6万亩。

  生猪拱开致富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泉水叮咚响,曲径有人家。新三汇养殖基地里,李金刚正带着社员忙得热火朝天。

  李金刚以养殖场为依托,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养猪,推出“四提供一回收”服务,提供优质仔猪、全价饲料、防疫治病、养殖技术,包回收肥猪。年出栏生猪8万头,带动周边农户年出栏肥猪10万头。

  开展精准脱贫攻坚以来,通城县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推动油茶、茶叶、中药材、畜牧养殖、稻田综合种养、果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八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金融扶贫支持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文件及措施,重点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特色产业面积85万亩,带动贫困户的比例达到97.6%,扶贫产业融入全县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助力2万多名贫困村民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