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申李坝村村医杨芳 让“倒挂式”医联体兜牢农村医疗服务网底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朱文馨 字号:【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专门开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章,部署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强化基层卫生防疫等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申李坝村村医杨芳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备受鼓舞,她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对破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难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村医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大作用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村医起了很大的作用,咸丰县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就是我们村医查出来的。”自咸丰县实行严格管控开始,杨芳就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正是无数位像杨芳一样的乡村医生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筑牢了农村疫情防护网。

  据杨芳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她的主要工作是把村里的外返人员,特别是武汉返回的人员情况详细记录。“他们从哪里来,经过哪些地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来之前的健康状况如何,密切接触了哪些人,这些人又是哪里的,这些情况我们都要一个不漏地排查清楚。”同时,每天对外返人员进行两次面对面的健康询问、监测体温,向他们宣传疾病防控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我们叮嘱村民,一旦有任何不舒服,随时联系卫生院,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让疫情防控做到万无一失、不漏一人。”

  农村医疗条件和村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

  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了每个村都有一个卫生室,配备一个村医。杨芳回忆过去乡村医生治病常常是“三素一汤”,“来了病人就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要么就是一大堆吊瓶,越输液抵抗力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如今,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群众的健康意识也逐步提升。“政府出资给我们修建了标准的五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公共卫生服务室)分开的卫生室,配备了常用器材,还安装了远程医疗软件。我们村和县里的人民医院、中医院结成医联体,节约了村民看病成本,也让他们少走弯路。”杨芳说起这些变化,发自内心地高兴。

  杨芳认为,村医不仅要为乡亲们治好病,还要宣传讲解健康知识,提升大家预防疾病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村民的体质都很好,很少有感冒的,这与我们平时的宣传工作也有很大关系。”村民的就医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自然也会对健康问题更加重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

  补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如何补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块短板?杨芳认为,一是要健全医联体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间固定协作关系,开通转诊绿色通道,方便患者合理转诊。可建立“倒挂式”医联体模式,即农村地区部分当地医生坚守在基层,县(区)级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坐诊。同时要加大医疗队伍的培训力度,“比如给我们配备了仪器,就要围绕仪器使用方式、使用效果进行培训。村医的年龄结构不同,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也不一样。”

  二是要夯实网底,出台针对乡村医生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建立基层人才队伍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环境。建立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员保障投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支持欠发达地区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建立引进中高级人才的“绿色通道”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医学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进一步完善基层单位的激励性薪酬体系。“村医的待遇好了,他们就愿意留下来为老百姓服务,假如他们自己的生活都保不住,更不要谈为村民服务了。”

  三是要对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综合建设情况开展普查,建立基层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标准,落实政府责任考核机制。以县为单位对中心乡镇卫生院按照二级乙等标准建设,一般卫生院按一级甲等标准建设,一院一策;国家建立中央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先保障制度。

  四是要传承好、继承好、发展好传统医药,加强中医中药方面建设,建立药材基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彰显了特色优势,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新冠肺炎效果明显。恩施州素有“华中药库”的美誉,杨芳认为应当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加强咸丰白术的道地产区保护,促进该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