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 粪肥还田 坎在哪儿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许雪亚 字号:【

  2020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长期从事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研发工作,在农作物秸秆、禽类粪便等农业废弃资源能源化高效利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两会,她提出了关于“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2017年6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等目标。

  赵立欣表示,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拿出资金支持585个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2019两年间,在全国31个省(区)的134个畜牧大县,对2326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方面,这些县均达60%以上,近60%达到80%~95%;在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方面,66%的县达到80%以上,有6个县实现了全覆盖。但调研中赵立欣也发现一些问题。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选择不合理。虽然农业农村部已发布了7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典型模式,但部分地方由于缺乏技术指导或为了统一招投标、方便管理,依然“一刀切”地选择某项单一的粪污处理利用技术,购置“高大上”的环保装备,没有根据地区自然特征、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技术模式,导致运行费用过高、产品无法达到要求等。

  设施装备水平仍不高。虽然大部分养殖场已经配套了轻简化处理设施,但有些设施陈旧老化、影响效率,特别是臭气污染、沼气排空等问题较为突出。近期,由于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因素导致养殖户积极性受挫,对粪污处理设施改造的能力和意愿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装备水平的提升。

  种养循环仍不通畅。还田利用已成为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路径,但由于小农户种植与规模化养殖脱节,多数地方粪肥还田没有考虑粪肥养分含量、农田土壤性质、作物养分需求、施肥方式等因素,且普遍缺乏跟踪监测,加之专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规模小、机械化施肥水平低、服务能力弱,粪肥还田主要靠经验,容易造成作物减产和环境污染,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仍待解决。

  为此,赵立欣建议:

  细化实化政策法规。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正在向资源化利用方向转变,但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仍然坚持以达标排放为导向;同时部分法律条文仍偏向于原则性规定,不够详实具体,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建议修订《畜禽粪污污染防治条例》或出台相关法律解释与细则,区分粪污肥料利用与向环境排放两种行为,进一步明确粪肥农田容量,建立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不定期抽查制度,编制全国及各省区粪肥利用种养结合规划。

  加强规模养殖场全链条信息管理。我国已经建立了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具备了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基本数据监测功能,但仍未延伸至粪肥农田利用环节。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将直联直报内容拓展至养殖场——配套消纳地相关数据,包括养殖规模、粪污产生量、资源化利用方式、配套用地、作物种植情况、养分需求、施肥方式等数据,并定期对利用粪肥的农田进行检测,做到养分平衡管理。

  探索建立粪肥利用补贴机制和种养循环农产品品牌认证制度。建议从国家层面试点耕地地力补贴与粪污还田相挂钩机制,在土地容量标准内施用粪肥获得补贴,超过土地承载力施用粪污取消地力补贴;参照绿色有机等认证体系,探索建立种养循环农产品品牌认证制度,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培育一批粪污收运、有机肥生产、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有机肥施用等种养循环专业化服务主体,推动种养循环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因地制宜推广适宜模式。建议小型养殖场,鼓励实施堆沤、全量贮存等轻简化处理方式,构建粪污直接还田小循环模式;规模化养殖场,鼓励配套专业化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采用流转租用或与种植户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配备足量土地,构建粪污处理后还田中循环模式;对于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积极培育第三方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主体,通过规模化沼气工程、有机肥工程等,实现养分转移异地消纳,构建大循环模式。

  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当前,我国粪肥施用机械与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紧密,臭气问题亟待破解,重金属、抗生素等潜在威胁也日益引起关注,种养循环理论、机制和技术研究也都明显不足,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建议科技部设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对重点问题集中攻关;围绕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病防控的新要求,创新规模化养殖场场内布局、粪污转运、资源化处理以及农田利用技术,为常规及应急条件下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