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傅华 字号:【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论断,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等。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条例》提出,加强党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要在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落实好这些任务要求,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灵魂和统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从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从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高度,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宣传阐释,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农户、扎根农民,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坚持既严谨又生动,贴近农民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价值追求、真挚人民情怀,不断增进农村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运用新媒体新载体新平台,特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积极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等标志性概念和金句,努力做到农村家喻户晓、农民耳熟能详。多采取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感交流相结合,让广大农民在参与和体验中增进对科学理论的理解,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在农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充分运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教育成果,深化拓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教育,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大合唱、共和国故事汇等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引导农民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运用农村基层宣传载体、文化阵地、公益广告等,运用民间文化、地方戏曲、乡间小调、年画剪纸、泥塑墙绘等,具体生动地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农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日用不觉。发挥法律制度对维护公序良俗的保障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使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都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

  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坚持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重要内容,努力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拓展理论常态化进农村、入人心的有效载体,努力探索引导农民学习理论、践行理论的组织方式,让理论的学习实践在农村更加生动、更接地气。

  三、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人无德不立,乡村无德不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学习教育实践,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

  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在农村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学习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文艺作品等形式,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动鲜活的道德教育,更好地成风化俗、涵育美德。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农村的诚信水平。切实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教育,培育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优秀乡村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承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起来、火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把重点放在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上,坚持立章程、明规矩、搞服务,切实减轻农民物质和精神负担。推动农村修订村规民约,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作出明确规定,推动形成文明村风、淳朴民风。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宣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让广大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员结构变化、利益诉求多样的趋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切实把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振奋起来、力量凝聚起来。

  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势政策教育。深入浅出地开展国情教育,帮助农村干部群众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结合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既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也要进一步坚定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信心。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讲明白,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讲透彻,把取得的实际成效讲充分,增进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农村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的演化变化,多做平衡心理、疏导情绪的工作,多做解疙瘩、化矛盾的工作,在广大农村营造温暖祥和的氛围。积极回应农民群众关切,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面上教育引导与个别交流疏导结合起来,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朴素话语,将心比心、小善常为,让工作直抵人心、更有温度,达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进情感、激发动力的效果。

  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村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知识培训,注重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让百姓感受公平正义,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引导农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五、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以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树立良好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培育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聚焦农村家庭普遍关注的子女教育、居家养老、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等,着力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使工作接地气、贴民心。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训,建立体现传统美德、符合生活实际的家规,努力建设新时代家风文化。农村党员干部要做好榜样示范,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亲情观,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带头做家庭文明的践行者。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抓好农民生活习惯养成,着力在除弊布新、崇尚新风上下功夫,倡导科学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整治村容村貌,让农村留住田园乡愁,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抓好决战脱贫攻坚,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补齐“精神短板”,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抓好农村志愿服务,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以及困难群众等群体,开展邻里守望互助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把温暖送到百姓心坎。抓好县域整体创建质量,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促进文明村镇创建提质扩量,引导和推动县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结对子、种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轻骑兵式”文艺小分队,结合农民需求提供“菜单式”文化服务,让农民群众在乐于参与中丰富精神世界。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中心、农民广场、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提高综合使用效益。立足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作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文艺作品,成风化人、以文育人。鼓励和扶持群众性文艺社团、演出团体、文化队伍,培育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增强基层文化造血功能。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