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学生获大奖,谁的人设崩了?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字号:【

  “十岁天才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大奖”,乍看之下正欲拍手叫好,不料在众网友的热议深扒下,事件一些相关者的人设纷纷崩塌。此时,或许我们更应该反思,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

  天才不能创造

  “我们深感生不逢时,科研能力太过弱鸡,还没弄出点啥成果,就已经被学术界的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某位搞科研的网友说。

  作为研究员的父母,让孩子坐上学术成果的“快车”,试图弯道超车,为未来积攒更多人生资本。这份“良苦用心”,实在不敢苟同。这位小学生父母毕竟是高学历的业内人才,很难想象是长久的学术优越感而一时蒙蔽了双眼。

  现在大家都很推崇“天才教育”,可其实际结果多半不能将一个普通资质的人培养成天才。有人说,错误的“天才教育”会让孩子为了避免错误而放弃创造性,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成长中愈发脆弱甚至留下心理阴霾。

  回望过去,跳级的“神童”大有人在,但是能修成正果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光出彩的却寥寥无几,不少“天才”“神童”在媒体与世俗的聚焦后暗淡下来。毕竟,“伤仲永”的现象不乏少见。

  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期待有天才出现,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天才不能凭空创造。

  教育要有耐心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味追求速度,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肯定“欲速则不达”。

  “人材贵乎善养,不贵速成”。学生天生资质有差异,但无论怎样聪颖的孩子,教育都需要一个过程,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

  这次事件涉及的是一个高难度的专业实验,署名的三位指导老师中据说有一位还是校长。其实,只要细心的网友深扒一下这几位的专业情况,就不难看出几位老师在实验成果中的分量轻重。就这件事,父母做研究,孩子拿成果,老师分杯羹,如此拿奖必须封杀!

  上述情况,在客观上不但加剧了教育焦虑,而且对教育公平产生了消极影响,某些层面上更映射出不少国人对教育缺乏耐心,缺乏自信。教育是民族传承的载体,教育不自信就会失掉民族的根与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吾辈当自强,教育须自信,建设教育强国不可或缺。这就需要办学者、执教人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需要受教者树立健康理性的教育自信,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滋养学生心灵,引领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立住脚跟并健康成长。

  明星可以创造,科学家可以培养,但是天才确实不能凭空创造。说一千道一万可能扯得有点远了,扯远了还可以拉回来,但是人设崩了就真的崩了,一般是很难圆回来的。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