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大湾村 贫困村变身“第一村”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调研组 字号:【

  大湾村地处安徽省金寨县中南部,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调研,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大湾村干部群众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化作巨大精神动力和冲天豪情干劲,发扬革命老区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2018年,大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2元,顺利实现“村出列”。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2.75万元,位居全县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6元,全村贫困人口尚有4户、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3%,加速由贫困村向金寨县“第一村”的历史性跨越。

  六大方面助力脱贫攻坚

  党建引领,建“强”基层组织。在上级党委选派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先后将4名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干部充实进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班子。同时,探索实施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贫困户“四联四帮”(即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工程,组织全村61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73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加强帮扶,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因户施策,选“准”脱贫药方。针对贫困户实际,村“两委”逐户“会诊”致贫原因,因户制宜,精准施策,为贫困户落实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光伏入股、教育资助、医疗保障、政府兜底等帮扶政策措施,贫困户户均扶持措施7个以上。积极开发村公益性岗位92个,所有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均实现“一户一岗”,户均年增收6000元。贫困户陈泽申,2017年通过养羊、从事保洁等顺利脱贫,2018年又养牛、种植天麻,并到村茶厂务工,全年总收入达4万余元。对于因残因病致贫的特困、低保、五保户落实好政府兜底脱贫政策;对于已脱贫人口,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产业为本,筑“稳”长效支撑。一产上,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山羊、黑毛猪、黄牛养殖等特色种养业,目前,全村建设茶园近4000亩,养殖大别山黄牛、黑毛猪、山羊6835头(只),种植天麻、茯苓等中药材5万平方米。二产上,争取徽商银行产业脱贫基金1600万元,新建占地4524平方米的大湾茶厂,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茶业股份公司入驻,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茶叶加工,使茶叶销售价格每斤增长30元以上,带动400多户茶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三产上,充分利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山区绿色生态资源,带动31户群众发展农家乐,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引进企业开发“大湾民宿”,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多元。

  治污治乱,治“美”村庄环境。大湾村抢抓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政策机遇,叠加易地扶贫、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规划建设4个安置点,安置群众129户439人,其中贫困户62户201人。全面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村已实施农村改厕759户,拆除无功能性住房189户662间,清理乱搭乱建173处,并对供电、电信、移动、联通等杆线进行全面整改,村容村貌实现了根本性改观。

  补齐短板,做“优”公共服务。全村新建安全饮水工程9处,村民全部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结合畅通工程、水库后扶、以工代赈等项目,建成水泥路26.4公里,实现通组道路全部硬化,并开通到乡的公交车,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出山难问题。实施8个村民组供电线路改造,组组通上三相电。实现三网4G信号全覆盖,并在全省率先进入“5G时代”。建成朱湾卫生室、桥边卫生站以及大湾村幼儿园,解决了看病和幼儿教育难题。

  群众主体,激“活”内生动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想脱贫、愿脱贫、能脱贫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开设“振风超市”,对勤劳致富、主动脱贫、孝老爱亲、支持参与公益事业等行为设置相应分值,换取生产生活用品,调动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目前,振风超市已兑现积分58829分,价值58829元。同时,利用腾退的汪家祖宅,通过修旧如旧,建设大别山农耕文化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未来将做好人、业、扶、治四篇文章

  做好“人”文章。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坚持把政治靠得住、工作热情高、发展有本领、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特别是选好村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二是建设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进一步拓宽党员来源渠道,重点在务工返乡、种植养殖能手、经营大户中发展党员,鼓励村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脱贫奔小康,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三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要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结合,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生产发展技能,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激发自力更生、自我脱贫的内在动力。四是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实施“培养能人、培育产业”工程,加强对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指导帮扶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脱贫之路、小康之路、富裕之路。

  做好“业”文章。要充分发挥大湾村自然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底蕴优势,以茶产业为重点,加快构建以“茶叶+”为主导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一是做优一产。加快新建茶园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生产品质。二是做强二产。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着力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业加工企业,加强品牌谋划,积极创建“大湾(金寨)生态茶、六安好瓜片”等茶叶品牌,向品牌要效益。三是做旺三产。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天马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大湾村帽顶山、百丈岩、十二檀、三官庙等秀美自然景观,积极融入茶文化元素,打造“基地+休闲”型景点。结合“大湾十里漂流”项目,建设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乡村旅游业。

  做好“扶”文章。一是在项目上给予帮扶支持。特别是要支持实施好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烘干、物流、市场交易等一批到村扶贫项目,形成村级集体资产并加强管理,稳定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收入。二是在资金上给予帮扶支持。一方面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强化资金帮扶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各类扶贫资金的统筹整合,提高资金帮扶效益。进一步强化金融信贷资金帮扶支持,简化农户小额贷款程序,降低信贷准入条件。三是在技术上给予帮扶支持。发挥好县级产业扶贫专家组、产业发展指导员和基层农技人员的作用,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多种方式开展“菜单式”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户有一技之长”,为群众脱贫增收提供技术支撑。突出抓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务工收入。四是在农产品生产销售上给予帮扶支持。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及时发布生产、销售信息,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党组织作用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帮助销售与农户自行销售相结合,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做好“治”文章。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在涉及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使用收益等方面,保障好村民的决策权、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保障选举权,让群众推选真正干事的“能人”作为“领头人”。二是坚持依法治村。要增强村“两委”干部的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制度,依法维护村民群众在拆迁安置、民主选举、土地确权登记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提升德治水平。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充分利用大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实践讲堂,积极开展“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金寨好人”等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要积极宣传大湾村红色文化,建设红色基因教育基地,把革命老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塑造文明村风。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