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大姐 您的精神我们传承——追思申纪兰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编辑部 字号:【

  申纪兰同志,因病于6月28日凌晨1时31分永远告别了她奋斗并深爱着的西沟,享年91岁。

  她的不朽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她的光辉榜样,照亮民族复兴征程;她身处平凡岗位,却书写了壮阔历史。

  她的一生,陪伴着共和国每一次进步,西沟为阵地,小空间耕耘大舞台,66年人大代表“常青树”“活化石”征程,挥洒浓墨重彩的人生。

  齐耳短发、深蓝衣服、黑白布鞋,一如她对党、对国家深沉的爱,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定格在共和国历史画册中。

  半个世纪 为民鼓呼

  叫您“申大姐”,一是随了西沟村的大伙。西沟村人都说,您永远是西沟村的“申大姐”,大姐和他们一起唠嗑,聊地里的土豆、玉米长势,聊谁家娃娃要考大学,聊村里哪家婚丧嫁娶,只要有您在场、由您主事,就什么困难都不怕。

  《农村工作通讯》1999年第10期《九连选的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第4期《巍巍太行不老松》,2018年第24期《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代表》……叫您“申大姐”,也是我们杂志社作为党和政府指导“三农”工作的舆论阵地,长期关注您,报道您,与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批批的前辈、同事“申大姐、申大姐”也叫顺了。

  2018年8月14日,您作为农村改革40年——十位引领性人物走进我们采访视野时,在西沟村又一次见到了您。

  已89岁高龄的您仍很健谈,慈祥的面容刻满皱纹,腿脚有点不利索了,耳朵也有点背了。

  记得当时您还勉励我们说:“中国农村杂志社,是个很重要的阵地,咱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且大部分在农村,必须引导群众真正听党话、跟党走。”

  从1954年至今,作为唯一一位第一届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您犹如一块磐石牢固在“全国人大代表”的丰碑上,像一棵常青树屹立不倒,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成长,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见证人。

  风雨六十余载,平顺到北京的路线您每年要走,每年您都带着“三农”议案都参会,山区交通建设、保护耕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一桩桩、一件件都凝聚着对农村的深情,体现出农民的所想所盼,折射出您深深的为民情怀。“俺就是个农民,要多为农民办事”是您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我是个农民代表,每天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想甚、盼甚。今年我还是关注农业和农村方面的内容。”今年5月的全国两会上,您说的还是农民要说的话。

  您说:“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您把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当成坚守一生的品格、老而弥坚的信仰。您也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脱贫攻坚 决不掉队

  2018年之后,经常从您的助理张娟那里了解您的近况。

  去年是平顺脱贫攻坚的最后一个年头。入冬后,太行山深处的西沟村愈发的冷。从村东头到村西头,90岁的您虽然步履有些蹒跚,但就是不让人扶。您心中牵挂着西沟村159户396名贫困人口,您说,“脱贫攻坚路上,俺们决不掉队。”

  您是个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名人,然而您却像一个普通农民那样生活着。脱贫攻坚,村里熟悉的邻里乡亲,是您一生放不下的牵挂。端一碗饭,串东家,走西家,和群众一起在饭场上聊国家方针政策,在地头岸边与群众一起谈乡村改革发展。村民们想外出搞劳务,您便出去揽活计;村民们为党参积压发愁,您就上河北、到安徽找销路;村民们需要化肥、种子、农药,您就去采购。

  “老婶子,俺们家的日子有了起色,都是托你的福!”村民李起花紧紧攥着您的手。

  去年62岁的李起花患有心脏病,老伴又摔断了腿。您听说后,和村委会委员去看望,帮她在村里找了份保洁员的活儿,还推荐她儿子当上了村里的公益林管护员。

  现在的西沟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香菇大棚、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已形成了以核桃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