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渔民退捕后的转产困惑及建议——基于对江西省双钟水产场的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倪坤晓 何安华 字号:【

  江西省是渔业捕捞大省,渔民和渔船数量较多。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的要求,2019年9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江西西段实行全面禁捕。九江市湖口县作为江西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试点县,被要求在2020年1月1日前完成长江及鄱阳湖水域退捕任务,实现渔民全面退出。湖口县共有渔民400户820人,专业渔民(历史上无土地的为专业渔民,有土地的为副业渔民)主要集中在双钟水产场(以下简称水产场)。目前,水产场的渔民138户276人已全部完成退捕,但渔民转产转业既有诉求又有困惑也有难处,应引起重视并帮助释惑解难。

  水产场专业渔民情况

  水产场历史上是湖口县原水产局下属的小集体企业,共有459户1395人,均为城镇居民户口。该水产场下设3个钩业大队和一个网业大队,其中第一钩业大队有142户153人,第二钩业大队有91户304人,第三钩业大队有73户291人,网业大队有153户647人。水产场退捕的渔民、渔船数量占湖口县退捕渔民、渔船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退捕的有船有证渔民的户数和人数分别占湖口县退捕渔民户数的34.5%和退捕渔民数量的33.7%;退捕渔船有194条,占湖口县退捕渔船总数(484条)的40.1%。因此,解决好这些专业渔民的退捕转产转业对湖口县完成禁捕退捕工作、实现全体渔民顺利转产转业至关重要。

  专业渔民转产转业面临的问题

  水产场部分专业渔民提前实现了自主转产转业,如渔民叶某在湖口县洋港小区租赁门店开办酒楼,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渔民张某成立了水上打捞股份有限公司,带动24名渔民转产转业,年人均纯收入8万元以上;还有一些渔民从事旅游服务业、加入江豚协巡队等。但成功转产转业的渔民占水产场专业渔民的比例很小。目前,专业渔民退捕转产仍面临如下问题。

  退捕后再就业难度大。退捕渔民能否顺利再就业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技能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专业渔民普遍年龄较大,45岁以上的渔民占到水产场专业渔民的58.7%,其中,60岁以上的渔民占比为9.1%。二是渔民群体的学历普遍偏低,其文化程度基本为小学或初中水平。三是专业渔民缺少再就业的专业技能,大部分专业渔民的技能都与江上捕捞作业有关,很多渔民只会捕鱼。近些年,一些专业渔民开始主动转业,但多数从事兼职型工作,每到捕鱼季节就返回捕鱼,不利于积累其他就业技能。四是专业渔民身体状况不佳,渔民常年从事水上捕捞作业,不少人患有风湿、关节炎等长期病、慢性病。这些因素使得专业渔民退捕再就业时较难满足一般企业的招工需求,再就业难度比较大。

  渔民对社保需求增加。专业渔民对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明显增加,希望退捕后能够取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医疗和养老保险待遇。从医疗负担看,一方面是渔民身体状况不佳,医疗支出较大;另一方面是渔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较低,有的渔民即使参保但缴费档次偏低,可享受的医药费报销比例比较低,因而医疗负担较重。从养老负担看,专业渔民以渔业捕捞为生,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较少,且几乎无渔民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目前专业渔民养老基本靠子女赡养或个人储蓄。

  渔民对补偿款有诉求。落实退捕补偿政策,合理确定补偿对象,明确补偿内容和补偿款发放方式是专业渔民较为关心的问题。从补偿对象看,渔民希望可以补偿渔政登记的所有随船人员。水产场的专业渔民均为一证一户,不涉及一证多户的补偿款户间分配问题,但补偿能解决一户中几个人的社保是渔民关心的重点。从补偿内容看,渔民希望对已投入的各类生产和生活成本进行补偿,如渔船和网具补偿、过渡期生活补偿,以及《内陆渔业船舶证书》工本费和其他支出补偿等。从款项发放方式看,渔民偏好一次性付清,而非分批或分期支付。大部分渔民认为分期支付增加了不确定性,且单次补偿款较少无法形成创业启动资金。

  转产转业发展资源不足。专业渔民因缺少生产要素,难以激活内生发展动力。从发展意愿看,专业渔民对退捕政策比较理解,也有转产转业意愿,他们希望获得种植养殖业或旅游开发等各种项目上的支持,或政府带动渔民转型,如成立合作社,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渔民转产转业等。从发展能力看,水产场缺少集体经营性资产,原有的养殖水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渐被政府有偿征收,江边由水产场使用的某地块也被拿走用作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却迟迟未获得经济补偿或异地置换。目前,水产场的专业渔民有意向以集体的名义投资建设一个船坞,从事船只修理检测工作,但因缺少启动资金和建设场地而无法实施。

  促进专业渔民转产转业的建议

  为促进专业渔民顺利转产转业,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促进渔民就业创业。针对专业渔民再就业难的问题,可从两方面解决:一是为渔民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本。培训内容应以市场为导向,尊重渔民自身意愿,讲授实用技能课程,尽量贴合招工需求;培训时长以中短期为主,提供小而精的培训;为渔民提供培训补助,减轻其经济负担,增强其参训意愿;可采取微信平台推送、短信通知等方式为渔民提供各类就业创业信息。二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渔民就业创业。一方面要设置一批护路员、管水员、村庄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水生生物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增加渔民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鼓励渔民就业创业,如引导中青年渔民成为企业职工,或引导渔民进入种植养殖业或服务业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专业渔民医疗和养老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一是要考虑给予专业渔民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贴,提高渔民参保率和缴纳档次,为医疗负担较重的渔民提供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等支持政策,切实减轻渔民医疗负担。二是为专业渔民提供养老保险补偿。湖口县按集体城镇职工年最低养老保险6816元的标准为专业渔民参保,其中个人承担40%,政府承担60%,由人社部门逐年打入渔民的养老保险账户。

  落实后续补偿政策。为专业渔民提供后续补偿时,如下两点须引起重视:一是短期和长期政策相结合。短期补偿政策是对渔民的生产投入和过渡期生活进行一次性补偿,减少渔民退捕的直接经济损失。长期补偿政策是对退捕渔民持续性的补偿,如社保政策、转产再就业扶持政策等,意在保障渔民生活长期稳定。二是平衡渔民诉求和财政压力。补偿政策应尽可能满足渔民合理需求,但又不能给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过重的负担。

  给予生产要素支持。为渔民或所在村集体、社区提供生产要素支持,满足渔民转产转业需要。一方面,结合渔民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生产要素,如对愿意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渔民,帮助其流转土地、池塘等,可适当给予流转费用补贴;对缺少项目启动资金的渔民,可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等。另一方面,给予渔民所在村集体或社区建设用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支持,发挥抱团合作优势,引导渔民采取多种方式入股参与经营,发展集体经济,例如渔港建设、水产品加工、水产养殖、远洋渔业、休闲观光渔业等,优先满足当地退捕渔民的再就业。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