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十项任务 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河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王国发 字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中央一号文件重点任务,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结合河北农业农村实际,强化举措、狠抓落实,聚力推动10项任务取得新突破,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取得新突破

  一是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河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严格落实粮食生产省长责任制,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今年粮食总产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二是抓好生猪稳产。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年内生猪存栏达到1560万头,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三是保证蔬菜生产供应。河北是京津“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障“菜篮子”市场供应尤为重要。强化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品质量监控,加强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准确掌握产销信息,畅通销售渠道,确保蔬菜产得出、运得了、供得上。四是持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计划。围绕千万吨奶目标任务,建设绿色优质奶源基地,提升乳品加工能力,2020年生鲜乳产量达到460万吨,乳制品产量达到410万吨。

  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调结构。在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适度调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质果品、中药材、花卉苗木等高效作物,重点打造10个5万亩以上和44个万亩以上示范片;发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品牌培育、产销衔接上的引领作用,确保调得准、产得出、卖出好价钱。二是建基地。着力打造60个“大而精”、40个“小而特”特色农业精品示范基地,200个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600个冬奥会农产品供应备选基地,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提高高端市场占有率。三是育品牌。以特色农业精品为主体,开展品牌设计创新,重点打造10个系列特色鲜明、行业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河北农产品品牌;在中央、省主要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提升河北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四是强绿色。扩大旱作雨养、季节性休耕实施范围,推进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全覆盖,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年实现农业节水7.98亿立方米;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养殖业污染大整治,整市整县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科技农业取得新突破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国家农业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平台,扶持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和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发一批新品种、新机具,推广精深加工、环保等新技术。二是打造农业创新载体。新建80个农业创新驿站、总数达到160个,基本实现农业县全覆盖,打造集科研、孵化、中试、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集成服务。三是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以19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龙头,完善县级专家团队、乡(镇)科技服务队、村级技术指导员服务体系,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推动科技服务到产业到村;推动省、市、县三级“农技推广云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农技推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农村产业融合取得新突破

  一是引项目。开展农业大招商,组织召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举办系列精准招商活动,瞄准世界农产品加工业500强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亿元以上农业重大投资项目,全年招商引资达到500亿元以上,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二是育集群。引导龙头企业在主产区建设原料基地、产品预处理基地和加工基地,在每个市打造3~5个重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全省重点培育5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加工产业集群,其中年产值超50亿元的集群15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三是促创新。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着力打造3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加快建设环京津、环省会休闲农业度假圈和沿海休闲渔业带。

  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取得新突破

  一是培优做强主导产业,每个贫困县培育1~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竞争力强的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实施“一类企业带一类项目”工程,创新发展高效带贫产业联合体。二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在62个贫困县全部建立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服务支撑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活动,提高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创业技能。三是完善产销对接环节,组织贫困地区参加农产品展销展示大会,举办产销对接系列活动,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四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广“政府+科技+金融+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六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订单、务工、入股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纳入到现代产业体系,抓紧研究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突破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分类推进厕所改造,把2020年作为“厕所革命质量年”,完成厕所改造80万座,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基本达到85%,三类县开展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引领带动整县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提高。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加快垃圾焚烧发电等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平原地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1.2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打造一批全域示范县。二是坚持质量优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按照多数农民不接受的不硬推,改造不合格的不签收,没有日常管护的不算完成任务的要求,严把技术模式、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等关口,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质量,切实做到好事办好。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要求,建立完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强化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按照国土全域整治的理念,以县级为主体优选有条件的区域,全域规划、连片打造、同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生态功能区建设,打造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业旺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每个市选定1~2个示范区集中支持、全力打造,省级重点支持28个示范区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实行市、县委书记分包制度,从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单位中优选承办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集中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示范引领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以“地押云贷”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担保融资;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探索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简化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审核程序,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二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10月底前高质量完成整省试点任务。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继续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加快构建“三农”信用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和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着力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发展,打造政、银、企、担等关联方共同参与、融合发展的农担金融生态圈和产业链。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

  一是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推动家庭农场数量持续稳定增长,深入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000家;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有序清理“空壳社”,抓好6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整县推进试点和200个省级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试点。二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培育省级示范托管组织100家、托管服务品牌20个、托管服务示范县15个,积极引导农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化服务;推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重点打造300个示范联合体。三是深化农垦改革,健全农垦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农垦园区化经营,提高农垦企业竞争力。

  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健全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服务站、合作社协调联动的农村组织体系,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二是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加强乡(镇)管理服务,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充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工作力量,打造统一管理服务、一站式办理的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村级标准化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推出典型、总结经验、示范推广。三是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压实基层党组织领导责任,强化领导干部包联接访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深化扫黑除恶和“一案三查”,健全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持续用力打击非法组织,开展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