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师傅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古志华 字号:【

  刘华同学发给我的这张黑白照片有几分沧桑感,他给我的要求是看图说话。

  不知怎的,我一下子想到大哥。母亲说如今已没有剃头师傅来了,即使这么大一个村子,外村的师傅也不愿为这一个人头来剃。母亲顺理成章地当起了剃头师,年老了,剪刀不安全,问我网上有没有安全剪卖。

  以前,农村里的手艺人多,木匠,泥匠,厨师,等等,也叫吃百家饭的,既有工钱,伙食也不错。剃头师傅应该说还是一门很吃香的职业。一个行政村落,几百男丁,一年到头,他的劳动报酬就是每个人给其他工匠一天的工钱,因为人口基数大,收入是相当可观的。随着改革开放,大部分劳力外出,经济飞速发展,也没有谁再愿意待在家里等师傅,想去理发,小镇上方便多了。

  我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剃头师傅就是邻村钟家的燕爹。圆脸,微胖,声音有点磁性,总一副和蔼可亲的微笑。小时候,偶逢周末,父母就叮嘱我们,今天有剃头师傅来,不要跑远了。周边的几个自然村,他是有计划的安排着,轮流着,大约每个月来三次,因而我小时候经常碰到他。现在想想,头发真的长这么快吗?老人多是修修胡子,不慌不忙,也不畏烦琐,一年的工钱付了,该理的也理。

  如今,上了年纪的老人当然还是留恋这样的剃头师傅的,或许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每隔十来天,剃头师傅就在村子里转悠了,一个简易的木箱子,天晴时也不忘拿一把雨伞,很早来了,伞往谁家一搁,谁家就应许了他的午餐,说是随菜便饭,在八十年代或以前,当然也算是一顿丰盛的午餐,在谁家吃饭也是他心里有数的,一年两三次。

  剃头师傅就如现在的司机朋友一样是不允许喝酒的,怕刀子走火。如果那天安排得好,也不限制,听父辈们讲,有次燕爹中午就喝多了酒,在回家的途中,倒在菜花田里,沉醉如泥,在旱田沟里睡了半天。

  这样的剃头师傅不但手艺要好,性格更要随和才受欢迎,聊聊家常,聊聊周边村庄里的新旧故事,不知不觉,手头的活儿就弄完了。

  对于偏远乡村那些年迈老人,这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剃头师傅已成稀缺资源。他们行动不便,更习惯从前的这种方式。我的堂叔曾接管过村里一段时间的剃头业务,二十多年前终于挑担进城去发展了,城市建设飞快,流动人口多,也曾风风火火,日进斗金,后因有碍市容市貌,舍弃旧业,退避到酒店打工去了。何时返回故里?他的同行们,有的在小镇上开起门面,请着帮徒,凭着轻巧的手艺和名气,依然经营得风生水起。

  前几年,在小镇的某个街口,还能看到燕爹的身影,摆着地摊,与那些响着流行音乐,转着五彩缤纷的灯箱的发廊相比,显得落寞多了。他头发都白了,声音还是那么有磁性,耳熟,还能叫出我的小名,问问我家里老人的变故,对我们村子里的情形依然熟悉,轻巧仔细,只是手没那么利索。就像相片中那个剃头师傅,他的一生平淡而从容,从华丽的青春到两鬓斑白。

  有回路过邻村,他的女儿扶持着,慢慢地走动,却认不出我来了,岁月无情呵,倒让我更怀念从前的农村时光,如木心的一句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