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产业振兴新画卷——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沈立宏 字号:【

  乡村产业一头连着农民“钱袋子”,一头连着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对未来几年乡村产业发展定下具体目标,这是我国第一次对乡村产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为乡村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繁荣发展。

  “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万亿元,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这些具体发展目标,经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规划》的编制,有利于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汇聚起乡村产业振兴的磅礴力量。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过去,农民收入低主要是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近年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农产品初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打造了供应链,有利于把加工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为减少疫情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上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创建了3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59个农业产业强镇、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各地乡村产业加快恢复发展,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6.2万亿元。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2019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实现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身。

  曾衍德介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大,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但总体看,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开发层次较浅、质量效益不高,外延扩张特征明显。

  为此,《规划》对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作出安排:一是聚焦精深加工,就是常说的宜初则初、宜精则精、宜深则深,能加工尽加工。二是着力优化布局,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推进农产品加工与销区对接、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三是加快集成创新,推进加工技术创新、推进加工装备创制。

  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创响“乡字号”“土字号”

  乡村特色产业是发掘特色资源、擦亮金字招牌的乡村产业。当前,各地打造富有乡土特色和本地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甘肃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美称,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19年,甘肃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70万亩,产量达130万吨,产值达145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供应基地。今年,使用了甘肃道地中药材制作的“甘肃方剂”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大显身手,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农民群众的脱贫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

  曾衍德介绍,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很快,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就达34个,同时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乡)、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村,创响了10万多个“乡字号”“土字号”乡土特色品牌。但乡村特色产业存在一产后端延伸不够、二产两端拓展不足、三产高端开发滞后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规划》提出:一是构建全产业链,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二是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三是推进产品与市场对接,让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通过市场平台走出山区。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更多精品工程

  “又到周末了,咱们去哪玩?”每到周末,去哪儿玩不再困扰着城里的上班族,在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新时代,以周边游、休闲游、自驾游为主的乡村休闲游,正成为拉动市场消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经过30多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业态。

  近日,2020“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淮安)专场推介会暨第20届中国·金湖荷花节在江苏淮安举行。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江苏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接待游客数达到1亿人次,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其中,二季度综合收入是一季度的3倍,同比增加31%。

  曾衍德介绍,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但乡村休闲旅游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存在“千村一面、千景一版”现象。

  为此《规划》对拓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作出安排:一是推进布局优化。聚焦重点区域,建设城市周边、自然风景区周边、民俗民族风情区、传统农区等“四大区域”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和景点。二是推进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在“唯我独有”“唯我独优”“唯我独多”上下功夫。三是打造精品工程。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园区。

  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广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统一耕种、统一施肥……我国广大农村正流行的土地托管服务,为众多合作社专业种地提供了良好的模式,让规模经营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更高。近年来,在河南、安徽、黑龙江、山东等产粮大省,很多合作社选择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实现与农民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曾衍德介绍,乡村新型服务业是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应运而生的产业,2019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500亿元,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销售额达1.7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4000亿元。

  为拓展乡村新型服务业,《规划》提出:一是通过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二是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来拓展生活性服务业。三是通过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环境来发展农村电商。

  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领雁计划”“农创客”……近年来,各地乡村掀起创新创业潮,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为广袤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浙江省瞄准大学毕业生群体,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培育典型、加大宣传等多种手段,吸引大学生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已累计培育6173名农创客,“80后”“90后”的比重超过8成,本科以上学历超过4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曾衍德介绍,如今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已成为一个大趋势,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人,创办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占到80%,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超过50%。在乡创业人员超过3100万人。这恰恰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发展乡村产业,需要一大批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者。

  《规划》对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作出安排:一是培育创业主体,解决“谁来创”的问题。二是搭建创业平台,解决“在哪儿创”的问题。三是强化创业指导,解决“如何创”的问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