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护清流——记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党委书记、河长何立军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康萍 字号:【

  骄阳似火的七月,在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宛若世外桃源。9条穿境而过、全程118公里的河流汇入波涛万顷的“华北明珠”密云水库。几年前,这里还是漂流、烧烤、农家乐、畜禽养殖污染河水的老大难地区,镇党委书记、镇级河长何立军,把“保水第一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用制度呵护河流,用深情呵护环境,让绿水青山展现出欢快的笑颜。

  再难也得去护河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制度保障。扛起护水之责,河长主动作为。何立军主管的河流,位于密云水库上游,对保证首都大水缸的安全非常重要。她深知,此事说来容易,真的要完成这项任务却比登天还难。

  刚开始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跟保水队员、村干部们一起在河道边巡查,带队清除河道两侧民俗户的漂流、烧烤等污染行为,希望最大限度避免污染水源。没想到,这些做法治标不治本,遭到了依水而建、靠河生财的部分群众及游客普遍的消极抵制。有人说:“你们扫荡我们这些烧烤散户算什么本事?有种你们把那些大户给停了,我们就收摊儿。”话虽难听,却使何立军明白了护河必须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何立军是一个讲究刚柔并济领导艺术的人。她不厌其烦地进行了多次沟通、劝导。无奈,个别钉子户对政府部门的善意置若罔闻,甚至更加嚣张地阻碍保水护河大业。

  说服教育无效,她果断决定,对一家位于云蒙峡、严重污染水源环境的景点依法清除。钉子是被拔掉了,何立军的工作和生活却受到了对方的严重干扰。那家钉子户的女老板,从事发当天就跑到何立军的办公室示威。扬言“你不让我接待游人,我就住在你的办公室不走”,连续闹了两天两夜。

  面对这些挑衅,她安之若素,指挥护河战役依然势不可挡,有力地震慑了全镇的歪风邪气。把保水护环境工作,推进到了一个令行禁止的新境界。

  剑胆琴心促双赢

  在科学护水的问题上,何立军非常注重“用制度管河、管水、管人”。她按照“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的工作思路,坚持陆域水域两手抓,强化综合治理。她主持制定保水治水方案和考核要求,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保水治水员的奖金报酬挂钩。对每条河道、河岸均落实到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为保水护河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当河长需要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何立军却用心灵深处非常柔软的一面,把执法与农民增收有机融合,取得了二者的双赢。当时,她带队来到地处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河北村,推进环境整治养殖退养项目。但当她走访农户时了解到,该村在家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养殖业是他们唯一的生活依靠时,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此后,她多次与有关部门汇报、协调,终于争取到400多个政府公益性岗位。她鼓励因保水禁种退养的农户和被清除烧烤、漂流项目的民俗户,成为生态保水员,每月增加1500元的工资性收入,解决了百姓的后顾之忧。

  护水工作中,考验何立军的还有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利用河道流水养殖鲟鱼,是受到政府支持的几个项目。后来,上级环保督察组要求限期拆除。面对最严厉的环保督察,她有一万条理由把问题简单化,一拆了之。可此刻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再次支撑着她妥善解决了几户农民的经济补偿问题。她风风火火,刚忙完项目评估,马上就到会场去找区长批文件,然后赶往财政局落实资金。按照常规,这笔经费需要三个月才能到账,她只用了7天时间。为了尽量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她还发动机关干部和她一起,四处去求人买鱼。最后,补偿费准时交到农民手中,督察组交办的紧急任务也如期完成。

  洪水滔天铸忠诚

  将防汛相关任务纳入职责,是北京市推进河长制的一大特色。作为石城镇河长,每当汛情来临,何立军总是与转移的群众逆向而行,深入现场救助转移受灾群众。她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品格,赢得了百姓普遍的敬重与信赖。

  2018年7月16日凌晨,石城地区出现特大暴雨。15个雨量监测站降雨量超过200毫米,上千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洪水就是命令,何立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到张家坟水毁路段检查灾情和群众撤离情况。7月22日,随着汛情的加重,何立军果断带领黄峪口村172名村民和包村干部大转移。在泥石流及洪水的咆哮声中,党员、干部与群众手挽手、心贴心,终于到达安全地点。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面前,石城镇没有一个人失去生命。这是大自然,给一名具有对党忠诚、人民至上情怀的镇级河长的最高奖赏。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凝聚着几多对人民的真情。如今,石城镇河通湖阔、水清岸绿,美丽乡村更加迷人。何立军并没有因此而自满。她积极联系外脑,引进生态项目,在河道旁建起了观景栈道、骑行步道,吸引了大量骑行、健身的游客,又为促进民宿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她的努力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