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分,又到了一个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季节,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随着地处黄河金三角、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山西运城的喧天锣鼓响起,全国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拉开帷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连续聚焦“三农”的第17个一号文件,对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推动丰收节在全国成风化俗。今年恰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使得这一全国性的重大节庆活动更加引人关注。
历史总有一些巧合。农民是改革开放的拓荒人,农民丰收节恰是党中央于改革开放40周年批准设立。从此以后,农历秋分,除了是物候划分和时间的刻度,也成了第一个属于农民的全国性节日。可以说,农民丰收节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的宣言书,是新时代国家“重农强农、尊农爱农”的里程碑,镌刻着党和国家对“三农”事业的深沉思索与厚重情感。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农业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重农更是固本安民之基、安邦治国之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让农民的地位与农业的战略地位相称,提升亿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欢庆丰收节,只有坚持以农民为“主角”、以农村为“主场”,让农民在“C位”享受丰收喜悦,真正把农民丰收节办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才能激发起亿万农民更大的干劲与创造力,为乡村振兴鼓与行。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民群众欢庆丰收的节日,更是向农民致敬、感恩农民的节日。自古至今,农民群众勤劳质朴,春种夏管秋收,一辈辈守护着家园。是农民,让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支撑起全国工业化的突飞猛进、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理解丰收的内涵,就要感恩农民源源不断的哺育,在全社会营造热烈氛围,真诚反哺农业,帮助农民。
作为感恩农民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也传递着助农、富农的使命和责任。当下,城乡融合发展方兴未艾。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步伐还有待加快,制约生产力的机制有待调整,农业供给质量有待提高,乡村治理有待完善……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更多关注关心“三农”,进一步重农帮农,切实扛起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宏伟目标。
农民丰收节,既是传承传统农耕文化,更是振兴乡村的节日。浩瀚历史长河中,农业一直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文明。进入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势如泉涌,赋予了这一古老产业以新时代的鲜明特色。乡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升,美景越来越多,乡村旅游日趋红火,更有“宽带下乡”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电商的异军突起……这些变化,都是现代与传统逐步接触、碰撞、融合的结果。
庆祝丰收节,既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农耕文化,更要拓展出乡村的新内涵、新路子、新空间。在农耕文化的传承中,融合现代文明的成果;在建设现代乡村中,融入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魂魄。在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中,更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汇聚民族智慧与磅礴伟力,着力培育乡村文明的新景观。
在丰收里感恩,在传承中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这一我们砥砺奋进的高远追求,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期待,必定在我们一步步的奋斗中变成现实。
农民朋友,丰收节快乐!
(执笔:李其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