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红光农场以扶贫开发为契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吉林省前郭灌区红光农场是一个单一水稻种植的农垦企业。水田面积5.08万亩,下辖11个农业分场,1户国有独资法人公司,1户场直企业。目前,全场5万亩水田全部实现了50×1000米条田化,田成方、林成网、渠成系。辖区内水田全部引用松花江水灌溉,三条主要干渠依次排列,农道纵横、引泄畅通、渠系配套,形成了北方一大特色。农场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2万斤,最高亩产达到882.9公斤,名列全国单季稻亩产第一名。

  找准脱贫解困的切入点

  对症下药,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围绕制约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农场广泛征求干部职工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改革优化体制、经营提升产业、品牌打造市场的总体目标,同时制定了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目标、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三大目标体系,目标明确具体,保证措施和开发内容可操作性,形成一个思路明确、目标具体、任务量化、措施得力的扶贫规划,为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责任落实,确保年度扶贫开发任务落到实处。农场专门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一名副场长专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同时由农业技术、企业管理、财务、工会、纪检监察人员组成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年度扶贫开发任务的落实、项目管理、资金争取等工作,举全场之力,借贫困农场扶贫开发的有利契机,力争在尽短时间内使企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正常轨道,真正达到以扶贫促发展的目标。

  十年来,农场扶贫开发项目投入了1251.2万元,农田基础设施投入项目1个,投资94.9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5%;厂房、场地等产业发展项目4个,投资420.42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3.6%;农机具购置等收益性项目6个,投资735.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8.8%。产业发展和收益性投入占总投资额的92.5%,切实体现了扶贫造血、内生动力的扶贫目标和项目规划原则。

  整合资源拓渠道

  依托资源优势谋划产业开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以水稻产业为依托,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及农资销售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场有个体私营农产品加工企业16户,其中3户停产,13户正常运营;农产品及农资销售、餐饮等商户23户。

  企业固定资产增速较快。十年来,农场新增固定资产合计6640.39万元,其中扶贫资金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达1251.2万元,移民后扶资金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744.2万元,争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2944.99万元,农场累计投资民生项目及人居环境提升投资1700万元。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场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合作社51家,涉及种、养、加工、农机、信息等各行业范畴。

  特色产业开发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农场区域内有梅花鹿养殖场2户,蓝狐养殖场1户。特别是2018年经市县领导批准建成的红光农场绿色休闲体验农业项目,采用防腐木结构新建千米条田参观栈台650.31平方米、停车场602.88平方米、直通试验田人行栈桥1座及配套设施,参观平台下方新建260平方米实验室、展示室。该项目2019年春季投入使用后,成为农场的一道亮丽风景区,每天有二三百人到此观光游览,成为场内外跳舞、唱歌等爱好者的展示平台,通过快手、抖音等网络宣传平台广泛传播,实现了展示、宣传和促进观光旅游农业发展的实际效应。

  借力农垦改革打造新型经营主体。为了加快农场企业化改革步伐,2019年7月1日注册成立了前郭灌区首家公司化经营的全资国有独资公司“吉林省前郭农垦厘田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把几年来农场自有资金和利用扶贫资金购置的农业机械划转给子公司经营管理,在为场内种植户和农场服务的同时,向周边场乡拓展业务,农机装备达到一定规模时,可实现跨区域作业。公司注册后立即进行试运行,目前已拥有配套农机具73台套,固定资产700余万元。公司注册后经过短时间司机选聘、机械磨合,当年便投入作业,已实现产值40

  万元。

  出行条件有所改善。“十三五”期间,农场通过争取移民后扶项目资金,新修水泥路4879延长米,砖路5206延长米,砌体排水沟1400延长米,新建道路两侧人行道硬化9500平方米,围墙3151米,新建4米宽大门62个,铺设路缘石2656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80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文体活动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农场自筹资金建成2座1000平方米文体广场,建成6座小于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为开展经常性的职工群众健身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

  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从2011年起,农场按要求实施了5个年度农垦危旧房改造项目,累计改造危旧房1422户,加之此前泥草房改造户数,全场享受各类危旧房改造政策的总户数达到2086户,基本达到应改必改,居民住户的住房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

  农场人居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人居环境改善的逐步重视,农场在自有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清理整治陈旧性垃圾、绿化美化,2017年起,农场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投入分别为33.44万元、65.75万元、121.9万元,人居环境得到一定提升。

  提升企业发展后劲

  在实施贫困农场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农场把重点放在提升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增强企业经济发展后劲、努力改善民生等方面,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带动和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突出重点,真正把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每年在申报扶贫资金项目时,农场都反复征求干部职工意见,把关注点放在生产生活急需方面,放在拉动企业内生动力的产业发展和收益性投资方面,提升企业造血功能。

  严格按规定管理扶贫项目,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农场设有专人管理扶贫资金使用的相关档案,从申报、审批、招投标、预决算、项目施工、专户专账等方面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率。截至目前,农场实施的11个扶贫资金项目,全部按计划完工并通过验收,同时,经过各级反复审计检查,未出现违法违规现象。

  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练内功、强筋骨,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贫困农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如何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后劲,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使企业管理与发展同步推进。为此,农场在努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农垦企业内部改革的新路子,以外力强内功,以扶贫促发展。特别是实施农垦改革以来,随着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耕地经营管理改革、农场公司化改革的落地,企业正逐步摆脱历史困境,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吉林省前郭灌区红光农场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