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打造“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申东昕 曹瑞 字号:【

  3月7日,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秦西绿色蔬菜产业园的温室大棚内,圣女果、生菜、甘蓝等长势喜人、生机盎然,工人们正在忙着除草采摘。产业园内,像这样的温室大棚共有60多座,吸纳周边64户贫困户就业。

  近年来,宝鸡市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打造出“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让不同类型的贫困群众和经营主体,在利益联结机制的带动下,结成市场化经营的“集成模块”,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收益,稳定脱贫。2019年5月,扶风县、太白县、麟游县、千阳县、陇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宝鸡市实现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

  镶嵌特色 做强优势主板

  李祥华是凤县平木镇刘家庄村林麝养殖户,仅去年,他养殖林麝的收入就达到了4万多元。“不仅是我,周围的人都因为一只小小的林麝,日子越过越好。每天苦点累点不算啥,我们有信心脱贫致富!”

  一个秦岭中的小县,麝香产量占全国70%,年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随着林麝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形成,林麝养殖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能脱贫、稳得住、不返贫的作用日益彰显。

  凤县的林麝为什么能做到全国第一?除了自身自然条件、养殖历史之外,更重要的是选准、做大了“特色”二字。

  为了鼓励全市扶贫工作中做强优势板块,宝鸡市按照“3+X”产业布局,制定出台《关于落实“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实施意见》,将全市60%以上的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不断提升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发。陇县和千阳县被国际山羊协会分别命名为“世界生态羊乳名城”,太白县成为全省最大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麟游县成为全省结构调整示范县,陈仓区西部山区通过发展中药材、旅游产业,填补了区域产业发展空白。目前,宝鸡市521个贫困村均有特色主导产业,有劳动能力的7.7万户贫困户实现了中长线特色增收产业全覆盖。

  镶嵌品牌 实现三产融合

  找准了特色产业,还要在提质增效、打造精品上下功夫。

  渭滨区神农镇刘家槽村,足足2000亩的樱桃已经挂果。村民告诉笔者,每到樱桃采摘季,樱桃园里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宝鸡市区周边种植樱桃的镇村并不在少数,为什么每年宝鸡市民提起采摘樱桃、购买樱桃,都会首先想到刘家槽村呢?这就是刘家槽村樱桃“品牌”的力量。

  为了让更多人记住刘家槽村的好樱桃,渭滨区连续多年组织举办樱桃“选美”活动,选出樱桃种植的“明星户”和经营守信的“诚信户”,不仅扩大了宣传,还提升了贫困群众参与种植的积极性。为了助力樱桃销售,村里成立了专门的大樱桃合作社和樱桃协会,由龙头企业和致富能人带着群众一起找销路。除此之外,渭滨区还组织电商企业和快递公司设立“扶贫帮扶点”,帮助贫困群众掌握网络销售技术,最大程度致富增收。

  有这样的品牌建设,哪怕是大樱桃市场销售整体低迷的年份,刘家槽村大樱桃也不愁卖,各家快递公司纷纷入驻果园,村上的大樱桃不仅卖了好价钱,而且年年提前清园。

  在全面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宝鸡市实施“十园百企千亿”工程,建立1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100户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目前,“十园百企千亿”工程已建成陇县羊乳品、千阳果汁、扶风烘焙食品、太白蔬菜加工等7个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园区,聚集农产品加工企业102家,农产品加工比值达到2.1:1,吸纳带动贫困群众3.43万人。

  在全市的扶持和推广下,宝鸡市贫困地区已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102个,绿色产品38个,有机认证产品41个,5个贫困县全部通过无公害整县环评;“宝鸡蜂蜜”“院州枝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通过了地理标志登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品牌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镶嵌产业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陇县温水镇村民绳林娟是个勤快人,她每天一起床就赶到自己承包的13座香菇棚内细心查看香菇的生长情况,哪些香菇该摘了,哪些香菇还得再长几天,说起香菇就滔滔不绝的绳林娟俨然一个“香菇通”。自2019年7月绳林娟参加“借袋还菇”以来,小小的香菇就鼓起了她脱贫致富的“钱袋子”。

  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李晓宏介绍,“借袋还菇”模式是企业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生产菌棚,免费供水供电,免费提供生产全程技术培训,并按每棚8000个食用菌袋的标准借给贫困群众。香菇成熟采摘后企业按每公斤6元的保底价回收,贫困群众每季每棚保底收入8000元,低于保底收入的由企业补差给贫困群众。香菇一年最少生产两茬,贫困群众保底收入就有1.6万元。

  “借袋还菇”有政府保障、企业兜底,这让大家没有了顾虑,许多像绳林娟一样的人纷纷投身香菇种植业,用劳动创造财富。这种正向激励的作用,使贫困群众零投入、零风险进入产业链,将脱贫希望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

  通过扶持市场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主动嵌入“市场导向、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集成模块”,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稳定脱贫,这是宝鸡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打出的一张王牌。目前,全市累计扶持龙头企业198个、合作社1062个、现代农业园区208个,辐射带动275个村发展产业脱贫,引领6万多户贫困户发展了致富产业。

  “以往农闲时,大家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里打牌闲聊。海升的园区建起来后,家门口就有了能打工挣钱的好去处,也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千阳县南寨镇南寨村村民乔凤娥说起家乡的变化赞不绝口。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宝鸡市向每个贫困村注入20~50万元财政资金,村集体经济将利润的20%用于集体积累,80%用于贫困户分红。全市所有贫困村实现合作组织全覆盖,惠及贫困户31383户,带领更多群众进入致富快车道。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