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党委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组织日趋多样化,使得现在普遍实行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员”纵向三梯级、由党支部直接管理党员的方式方法显得局限、僵化、滞后,难以达到有效管理党员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城关镇探索推行“将党小组建在村民组上”的基层党建新模式,在全镇10个行政村115个村民组全部设置党小组,将服务触角向一线延伸,对农村党员实行“小班化”管理,逐步形成了“镇党委—村支部—党小组”的党建管理新体系,探索以理想信念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践途径。
创新运行模式
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入手,建立起上下相接的组织体系,改变基层党组织过去“小马拉大车”的管理运行模式。2016年,城关镇创设了“将党小组建立在村民组上”的新型基层组织设置方式,通过在甘寨村成功试点后,随后在辖区内的其他10个行政村115个村民组,全面铺开建立了115个党小组。同时,完善党小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党小组长选举和任职标准,做到选优配强党小组长,加强党小组工作制度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如党小组长工作职责和党小组会议(学习)制度、党小组长和村民组长商议制度、例会制度等。加强党小组的能力建设,从镇党委机关中选派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到党小组担任党建指导员,监督和指导党小组建设工作,全面规范党小组活动,发挥党小组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党小组在基层社会中的工作覆盖力。
强化阵地保障
以理想信念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要从组织和制度层面发力,更要在活动阵地建设层面发力,为党组织宣传理想信念、贯彻落实政策提供阵地依托。镇党委采取三步走策略建设党小组活动室,为党员和党组织管理及服务群众找到了落脚点和着力点。一是制定标准,试点先行。结合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农村实际,选取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党员综合素质高的甘寨村先行先试,全村20个村民组同步推进。二是相互借鉴,全面铺开。镇党委及时总结和修正甘寨村“村民组上设组建室”的经验和不足,引导各村组立足实际,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提升。三是落实奖补,各方参与。镇党委在镇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措20多万元对各村党小组活动室按照每组1000元标准进行奖补,并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村进行重点扶持;同时,积极引导全镇党员发扬奉献精神,捐款捐物、和泥糊墙参与到党员活动室建设中来。目前,115个党小组活动室建成,增挂“群众说事室”“代表议事室”两块牌子,形成“三室合一”的运行模式,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公共事务提供途径和场所,激发基层治理中群众的主体性。
完善制度设计
以党小组为载体发挥理想信念引领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地位的前提,需要聚焦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明确基层党组织与村民小组等权利与责任界限,规范基层党组织权力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镇党委完善党小组长和党小组权力相关规定和制度,鼓励党小组长参与村组公共事务,涉及本组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财务支出、低保申报、土地流转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经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及联户代表共同签字方可实施,形成党小组长和村民组长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镇党委赋予党小组更大自主权,增强党小组灵活性和功能性作用发挥。该镇以各党小组为平台,实施“一编三定”,根据每名党员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围绕服务群众等方面,设立组务财务监督员、村规民约监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文明新风示范员等岗位,鼓励基层无职党员认岗领责,与党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在每月的主题党日反馈“认岗领责”执行情况。
丰富表现形式
在丰富理想信念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方面,镇党委对农村党员实行“小班化”管理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党员联系难、集中难、管理难等一系列难题。村党支部从原来直接管党员变为直接管理党小组,由党小组长直接负责组内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小班化”管理适应农村党员的生活习惯新变化,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由于人员相对少,而且居住相对集中,可以在农闲、饭后、晚上等时间节点对小组党员进行集中学习教育,既实现了教育管理目标,又不耽误村民的务工和劳作,解决了学习难组织的问题。通过制度化着重解决学习内容枯燥单一问题:首先,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为载体,通过要求党员戴党徽、唱国歌、温誓词、诵党章等活动仪式,增加仪式感,实现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使理想信念建设的影响可以不断积累和强化。其次,定期开展党员星级动态排名,“亮身份树形象”等评比活动,建立党员荣誉制度和榜样学习机制,突出党员身份,树立党员良好形象,拉近党员与群众的物理和心理距离。最后,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基层党建新媒介,创建镇、村、组三级党员微信群,把党员、党小组学习教育和服务群众的先进案例第一时间在微信平台上直播展示,共享活动资源,通过鼓励点赞的形式,在党小组之间、基层党员之间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强化群众功能
党小组加强自身理想信念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需求,解决基层民生问题,贯彻理想信念引领服务群众实践。党小组成员都是村民组成员,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唤醒党员党性意识,帮助群众运用自身所具备的血缘关系、友情、人情、面子和村里权威等非权力因素化解基层矛盾,取得政府调解所达不到的效果。城关镇2019年通过党小组调解社会矛盾达320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群众对党员和党小组工作认可度显著增加,党员从日常工作中获取群众肯定和自身成就感。此外,在农村大气污染防治、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移风易俗等工作中,党小组都能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民组事务,化解基层治理中的诸多困难。利用非权力因素化解群众社会矛盾,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提高了治理效能,使党的理想信念引领方式更加人性化和接地气,全面激发了基层社会中的各种治理要素,在尊重和发挥了党员主体性的基础上,厚植了乡村社会资本,解决了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
提升整体效能
党员的坚定理想不仅表现在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核心引领和“主心骨”作用上,还表现在领导各种社会力量,整合运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改革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上。在整村拆迁、项目落地、脱贫攻坚等过程中,城关镇各个党小组结合村组实际,将党的主张传递给人民群众,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于相关工作的疑问和利益诉求,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党员和党小组长在各项工作落实中身先士卒,让群众看到推进社会改革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了党组织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党小组承担了巩固党支部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围绕党小组,党小组围绕中心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对群众的关怀去拓展党的理想信念生存空间,引领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使党的引领与群众自治有机结合,实现了理想信念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各项功能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