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作为全国知名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基地,建市60年来,为国家贡献原煤10亿多吨、输电200亿度,但同时也付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确立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以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来增强“四个意识”,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来坚定“四个自信”,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两个维护”,成功将昔日黑灰“煤城”改造为生态“美城”,获评中华环境优秀奖、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2019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淮北转型十年有成》,肯定淮北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子。
以环境治理重构绿水青山
夯实“两山”转换生态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在转型发展进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面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坚持不懈“增绿”“护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美好生活的增长点。
让山变绿。克服石质山岩石裸露面积达60%、被公认为非宜林荒山等困难,独创“七步造林法”,为20多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荣获全省唯一“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相山森林公园晋升“国家级”。坚决关停采石场、小水泥厂等企业,实施采石宕口治理,原本满目疮痍的烈山、卧牛山等废弃采石场重现生机,552.6公顷山体焕然一新,市民游玩增添了新去处。
让水变清。坚持化害为利,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18万余亩,有效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土地再生的奇迹”。自然资源部在淮北召开全国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建成淮水北调市级配水工程,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回用,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做好幸福河湖文章,打造绿金湖、碳谷湖、南湖及圆梦岛等湖泊湿地、滨湖公园,良好的环境引来天鹅、白鹭等候鸟栖息,一个缺水城市蝶变成山水生态城市。
让城变美。修订完善城乡规划,科学布局建设新城新区,依山拥湖空间格局豁然开朗,42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山水生态达2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8%,“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城市风貌彰显。2019年末常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8.3万人,连续6年保持人口净流入。实施“三森创建”及小集镇创模达标工程,成功创建3个省级森林城市、12个省级森林城镇、111个省级森林村庄,农田林网控制率超过85%。
以绿色发展赋能转型崛起
激活“两山”转换动力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实现淮北高质量转型崛起目标,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殷殷嘱托,深刻汲取牺牲环境搞开发的教训,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更符合绿色低碳、循环节约、环境友好要求,全链条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破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推动经济生态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力引进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推动集群发展、智能转型和绿色提升,以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和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产值增长22.6%,居全省第4位。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技改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今年1-4月份增速居全省第4位,推动煤炭从工业燃料转变为基础化工原料、高端工业材料,形成“煤-焦-化-电-材”循环经济模式,将煤炭“吃干榨净”,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卖出数倍、十几倍于原煤的“好价钱”;传统火力发电向更加节能环保迈进,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新型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每发一度电仅耗煤251克,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与上海交通大学协同创新研发出的陶铝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轻量化等民用领域,以其独特的性能从源头上实现了节能减排。
推动生态经济化。注重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融资20亿元建设石榴特色小镇、龙脊山景区、濉溪柳孜生态文化园等,打造双楼花海、芳香小镇等休闲林业项目,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葡萄文化旅游节、黄里杏花节等活动,年迎接国内外游客60余万人次。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培育“塔山石榴”“段园葡萄”“黄里笆斗杏”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特色果树种植业17万余亩,年产值近20亿元,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在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
牌4家。
以常态长效提升治理效能
强化“两山”转换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我们必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生态环保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渗透到生产生活全过程,推动发展理念、制度体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整体绿色化变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环保长效机制。建立并全面落实突出环境问题市级领导包保整改责任制,加大生态环保在县区、相关部门考核中的权重,切实加强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领导。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推进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2019年累计获得省地表水生态补偿金1800万元,居全省第6位。加快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网络,手段完备、数据共享、实时高效、管控有力、多方协同的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创建全国林长制示范区实施方案,河(湖)长制省级考核连续三年优秀。
建立市场出清机制。严把入口关,对不符合绿色转型导向的项目,坚决不予准入,2019年仅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就婉拒总投资70亿元的17个项目,综合评审准入率40%。近3年来退出环保不达标、技术落后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8家,煤炭去产能1000万余吨。目前,2019年全市非煤产业产值占比达67.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8:42.7:50.5,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40%,经济增长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工业共同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依托全市3200支志愿服务队、近20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清理等志愿服务,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使低碳节能、惜水护绿成为市民自发行为。建成覆盖全市城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设280个站点,投放1.14万辆,日均使用量5万余次;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采购448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日处理餐厨废弃物100吨,入选国家第四批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新建成投产的旺能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1500吨,各项排放指标低于欧盟标准,达世界先进水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