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袁为海 宋洪远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和泰安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一根基,以集约化、品牌化、融合化、系统化为方向,建园区、强主体,扩规模、育特色,促融合、提质效,聚力发展互促互融的“新六产”,推动农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集约化引领。精心编制全市农业产业规划,确定“生活+”北部休闲观光、“生产+”中西部设施蔬菜、“生态+”东南部绿色生态“三生三线”发展框架,做强规模、做优供给。一是壮大园区龙头。实施现代农业三年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以柴汶河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轴心、莲花山旅游度假区等10个特色产业优势区为拓展、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万个新型经营小农户共同发展的“一带十区百园千社万户”工程,实现园区集中、产业连片。设立2000万元园区发展基金,建成惠美“百合和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124家,园区连片经营面积达到16.2万亩。二是夯实产业根基。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推进“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名优特新农业经济板块。成立乡村振兴联盟,建立林果、蔬菜、特色种植等6个发展协会,新发展有机茶、泰皇菊、百合、丹参等名优农产品10万余亩,建成一批特色小镇和345个农业特色专业村,获评中国特色小镇1个、山东省特色小镇2个、山东省服务业特色小镇2个,楼德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龙廷镇掌平洼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三是引入工商资本。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企业联姻、集团注资、外资嫁接、民资撬动“四个一批”工程,依托工商资本的资金、技术、理念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优势,带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通过引资本、上项目,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2家,建成现代农业综合体60余家,发展家庭农场20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30家,各类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安置5.2万人就业,带动23.5万农户增收。

  品牌化发展。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一是严格标准。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成果,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推行农产品基地准出和追溯制度,在乡镇街道建立农残检测室,在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安装视频监管设备。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达到384个,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65万亩、占耕地的60%。二是培优品牌。实施名茶、名果、名菜、名粮、名药“五名”工程,着力发展新泰芹菜、楼德煎饼、龙廷杏梅等特色农产品,打响“新泰心农·放心吃”品牌。全市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产品7个、山东著名商标6个。新泰市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融合化提升。树立“大农业”观念,推动农业“优一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是纵向抓延伸。坚持农林牧循环、产加销一体,抓内部循环,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发展林禽、林虫、林药等林下经济22.3万亩,建成生物有机肥、秸秆发电等循环利用项目,全市畜禽粪便、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89.9%。抓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林、牧产品深加工,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农业加工企业达到111家,其中畜禽产业形成“饲料-种禽-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羽绒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完整产业链条,饲料年加工能力达到220万吨。建成专业性农产品市场221处、涉农中介机构1000余家,2/3的现代农业园区、1/3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联华、银座等知名超市开展合作,鲜活农产品直采比例达到30%。二是横向抓联合。“农业+光伏”连天接地,规划实施总投资200亿元的采煤沉陷区农光互补示范基地项目,年可实现发电收入5亿元,建成各类农业设施大棚9620个,年产优质蔬菜5万吨,安排1.5万人就业,沉陷区变“包袱”为“财富”。“农业+电商”牵市进户,在省内首创“线上平台+综合服务实体”的“买卖提”农村电商模式,建成电商平台36家,发展骨干电商企业107家,设